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負責人華中在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支持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健康產業,與中國市場同行,分享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機遇。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多家跨國巨頭藥企加碼在中國的產能布局,推動創新產品本地化研發生產落地。例如,3月份,諾和諾德宣布,在天津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用于無菌制劑擴建項目;阿斯利康宣布,將在無錫投資4.75億美元新建小分子創新藥物工廠。
筆者認為,政策紅利、市場紅利和人才技術紅利等三大紅利持續釋放,吸引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投資健康產業,共享發展紅利。
政策紅利方面,國家層面持續發布相關政策鼓勵外資在中國發展健康產業。例如,《行動方案》提出,允許北京、上海、廣東等自由貿易試驗區選擇若干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等領域進行擴大開放試點。而在此之前,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等是《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的禁止項。在符合相關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基因治療領域投資布局,有助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實現國內企業與全球同行同步競爭、攜手發展,共享新一輪生物技術發展機遇。
市場紅利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健康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外資藥企披露的財報數據更加佐證了中國市場具有較強的賺錢能力。例如,2023年,默沙東中國區收入達67.1億美元,同比增長32%;阿斯利康中國區收入為58.76億美元,同比增長7%;諾和諾德中國區收入達到24.26億美元,同比增長3%;諾華中國區收入為33億美元,同比增長17%。眾多制藥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呈現增長態勢,展示出中國醫藥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吸引力。
人才技術紅利方面,近年來,我國持續鼓勵醫藥研發創新,吸引創新人才不斷匯聚,實現醫藥研發創新能力進步,推動創新藥物器械研發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此外,中國擁有完善的健康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可以讓外資企業高效整合各類生產要素,更好地贏得全球市場機遇。
當前,外資企業已經在中國創新藥企以及優質研發管線中“淘金”。百時美施貴寶、諾華、默沙東等跨國藥企選擇通過license in(授權引入)模式與國產創新藥合作;部分跨國藥企宣布收購中國創新藥企,例如,阿斯利康收購亙喜生物,成為首個中國生物技術公司被跨國藥企完整收購的案例。
總之,中國擁有健康產業持續發展的沃土,隨著我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配套政策持續落地,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健康產業終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