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創原涇河智造創新產業園
自陜西秦創原建設啟動3年來,政策的春風讓科教資源潛力不斷釋放,一批批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
3年來,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高新技術企業數、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兩年增速均超過30%。特別是在總窗口西咸新區,企業孵化、產業催化全鏈條加速,暢通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路徑,累計新增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是2021年初的18.1倍、6.6倍。
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成勢
春回大地,萬物律動。走進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生產車間的工人忙碌地裝配數控機床;研發中心里,上百名技術人員正在攻克高檔數控機床關鍵核心技術。
數控機床產業鏈是陜西省確定的23條重點產業鏈的“第一鏈”。作為“鏈主”和省屬國有企業,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率先在秦創原總窗口布局產業項目。2021年3月30日,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上,就設立了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至今發展成效斐然。僅在數控機床產業發展方面,西咸新區就已發布多項政策措施,落地以秦川機床工具集團為龍頭的數控機床產業鏈企業37家,初步形成“上游零部件及原材料供應——中游數控機床生產制造——下游數控機床應用市場”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此外,在氫能產業方面,西咸新區打造了燃料電池產業集群,認定第一批氫能產業鏈企業23家,引進以旭氫時代等為代表的氫燃料電池和氫能裝備企業50家,并促進全省首批加氫站和氫能商用車投用;在光伏產業方面,落地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隆基綠能科技,并吸引光伏硅片冷卻輔材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引入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獲批通過全省首條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路段,發放了陜西首批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牌照,發布了自動駕駛多個應用場景。
科技體系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在陜西埃恩束能碳基技術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公司創始人趙玉清正和團隊在實驗儀器旁忙碌著,全力攻堅“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趙玉清研究這一技術已經有20年了,將這項成熟的科研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是他畢生的夢想。秦創原成立后,對創新創業者給予政策、資金、人才等領域的全方位支持,特別是“科技經紀人”和“春種基金”兩項真金白銀的支持讓趙玉清的夢成功落地。
2024年3月26日,秦創原總窗口舉辦“聚合創新益企賦能”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改版升級上線儀式暨新質生產力要素權益包聯合發布活動,本次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改版升級,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創新資源的精準匹配與高效利用,可提供數據分析、智能推薦服務。
作為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在全省率先出臺“三項改革”16條落實舉措,三年累計落地高校科轉平臺30個,組建科技經紀人團隊172人,并向高校派駐了30名科技經紀人,挖掘科研成果1000余項,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757家,技術合同交易額由107億元增至223億元。
3年來,西咸新區圍繞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加快建設“三大市場”。秦創原人才大市場已聚集人才機構31家,設立海外人才服務平臺4個,三年來共引進高層次人才394名、創新創業人才5.7萬名,新培育“科學家+工程師”隊伍104支、“新雙創”隊伍90支。秦創原資本大市場已為企業解決融資16.78億元,而秦創原科技大市場也正加快建設,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已先行落戶。
未來,西咸新區將緊盯新質生產力,以提升轉化度、貢獻度為重點,打好總窗口建設主動仗,通過“三項改革”把新的生產關系立起來,通過培育孵化和招商引資把新質生產力立起來,通過科技賦能把傳統產業擴量提質立起來,用新質生產力開拓新賽道新空間。
來源:陽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