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注定要賦予這片神奇土地重大使命。
1997年,頂著“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光環,擔著帶動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重任,楊凌示范區應運而生。20多年間,這里從不沿邊、不靠海的中國西部小城脫胎換骨成享譽全球的知名農科城,儼然成為陜西乃至全國農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歷史總是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2019年6月,又一次重大歷史機遇來臨——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落戶楊凌,由此這座小城翻開了嶄新的發展篇章,闊步邁向世界農業舞臺中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時勢在我,機遇難得,必須乘勢而上、奮楫爭先。回眸奮進路,楊凌示范區聚焦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區校融合優勢,勇于改革創新,始終聚焦“交流、培訓、示范”核心功能定位,傾力融入多層次寬領域農業對外合作滾滾浪潮,繪就了一幅“立足中國、輻射上合、聯動周邊、面向全球”的農業國際合作新藍圖。
聚“合”致遠
在技術推廣上結碩果
2023年5月,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州烏塔伊奇客地區的中烏節水農業海外示范園,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正“大顯身手”。當地利用該設備使棉花產量提高50%,節水量達50%,投資減少40%。
“這樣的成績讓我們感到非常驕傲。項目能夠成功實施并帶來社會效益,持續的技術投入發揮了關鍵作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水利與農業機械工程大學教授阿利姆·普拉托夫說。
這項技術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年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水利與農業機械工程大學、塔什干農業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共建中烏節水農業海外示范園。這是雙方在農業節水及精準農業領域開展的實質性合作。
建設好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是黨中央賦予陜西的重大政治任務。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充分發揮區校融合優勢,積極向上合組織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農業等相關技術援助。一大批來自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往返于中國和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為“三農”事業和夢想奔波。
目前,楊凌與全球60多個國家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先后建成13個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傳播110多項高效栽培技術,輻射面積達3000多萬畝,在上合組織國家結出了現代農業合作的豐碩果實。
聚“合”致遠
在合作交流上再發力
如果說開展農業技術示范是楊凌加快農業“走出去”的重要舉措,那么開展涉農國際培訓則是楊凌邁向世界農業舞臺的一張靚麗名片。
3月7日,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的鹽堿地綜合治理技術系列遠程培訓開始了龍年第二期線上培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體彬,從鹽堿地的成因、危害以及主要治理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線上講解。
其實,這樣的農業對外培訓交流活動每年在楊凌都會舉行數十場。目前,楊凌已面向40多個國家舉辦各類培訓16期,700多名農業官員來楊交流培訓。
時隔4天,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再傳喜訊:3月11日,首屆中哈食品科學與工程碩士雙學位項目在該校開班。該項目是西農大境外辦學的首次探索,被納入中國-中亞五國峰會成果之一,受到中哈兩國的高度重視。其實早在2023年9月,中哈兩校已聯合招收首批食品科學與工程碩士雙學位項目學生。而這只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入參與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的一個縮影。
區校融合,活力迸發。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上合組織農業基地迎來一次又一次高光時刻:
——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正式獲批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內容寫入《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
——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揭牌成立,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正式啟用,成功舉辦了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全球土壤健康論壇和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議等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事活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塔什干分校建設納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對華進行國事訪問框架成果,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在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成立了“中國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烏茲別克斯坦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示范基地”;
——上合組織國家區域農業合作網、國際合作多語種翻譯服務中心建成運行,在上合組織國家之間架起了一座國際交流的連心橋;一件件、一樁樁,擘畫了一幅合作共贏、美美與共的全新圖景……
如今,隨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全方位深度參與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的“金字招牌”必將越擦越亮。
聚“合”致遠
在經貿往來上勇突破
貿易往來是對外開放的“根”之所在,其“根系”活力程度、扎得深淺、發達與否,直接決定著當地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質量。
3月24日,一輛滿載6000株優質蘋果種苗的國際專線冷鏈車開啟了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的旅程。本次種苗出口由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有限公司全程負責商檢、運輸、通關等各項事宜。該項目是陜西省貫徹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的重要舉措,開創了陜西蘋果種苗出口的數量之最。
無獨有偶,2023年6月,一批產自烏茲別克斯坦的車厘子,搭乘“空中絲綢之路”包機,由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運抵楊凌,為擴大楊凌示范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農產品貿易打開了新渠道。
同年11月,楊凌國合公司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約1612噸大麥搭載回程班列,抵達寶雞陽平站,62個40英尺集裝箱滿載而歸,為當地飼料企業提供了優質原料。
僅2023年,依托楊凌海外農業園區資源優勢,示范區通過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分別完成了西安至塔什干、霍爾果斯口岸70個柜的訂艙和貨物,貿易額達7500多萬元。
走出去,引進來。一來一往之間,增進的是發展信心,增添的是發展動能。依托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資源稟賦,楊凌不斷拓展合作渠道,加強各國經貿及產能合作對接,有力促進了上合組織地區的農業領域合作不斷走向深入。
來源:農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