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油封、減震橡膠、國產空壓機……走進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的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展廳,種類繁多的汽車零部件讓人目不暇接。
“數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實業,深耕機械基礎件和汽車零部件產業。”中鼎股份董事長夏迎松說。
除深耕制造業、堅持自主創新,中鼎股份還通過海外并購和反向輸出,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全球化之路。這家從山城寧國走出的民營股份制企業,已成長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跨國經營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自2008年以來,中鼎股份累計斥資60億元進行全球化并購,形成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研發、生產、配送的跨國經營布局。目前,公司已成功融入寶馬、奔馳、大眾和通用等國際品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經過多年積累和發展,中鼎股份已進入反向輸出階段,向海外輸出人才、管理和文化,幫助海外公司進行成本管控和精細化管理。
圖為中鼎股份子公司——安徽望錦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鍛造車間。
中鼎股份的全球化道路,是中國企業“出海”正旺的生動例證。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
企業“出海”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中國制造”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抓手。在不斷“出海”磨礪中,企業能熟悉產業高端市場,積累技術資源,提高國際競爭力。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從跟隨到領跑的飛躍。”夏迎松說,中鼎作為汽車產業鏈上的自主品牌,2018年就已完成電動化布局,向全球汽車廠商提供產品。在中鼎股份的子公司——安徽望錦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一臺臺橙色的機械臂上下揮舞,一個個新能源汽車配件鍛造下線。
在中鼎股份的“老家”安徽,這個省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安徽汽車全產業鏈營收達1.15萬億元,汽車產量249.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汽車出口量114.7萬輛。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