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精鍛機組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鈦金屬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2023年,寶雞鈦材生產加工量達6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65%、全球產量的33%,寶雞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鈦谷”,鈦產業規模躍升全球首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狀元”之路絕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百煉成鋼的過程。寶雞鈦及新材料產業集群壯大的過程與人類征服金屬的過程如出一轍,正如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言,欲鑄一把好劍,“鐵英、寒泉、亮石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三部曲,也正是寶雞鈦及新材料產業集群榮登全球“狀元”的密碼所在。
“鐵英”匯聚百工在此樂業
“鐵英”即好礦,好礦才能出好鐵。同理,西府大地上,在寶鈦集團的帶動下,如今我市已經聚集了600余戶鈦及鈦合金加工和貿易企業,形成百工樂業的布局。
鈦及鈦合金產業是我市聚力打造的四大千億優勢產業集群之一。我市經過多方調研,針對產業發展精準出臺《寶雞市鈦及新材料產業鏈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及寶雞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5+N”系列政策。按照“1151”發展目標(即鈦材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鈦及新材料產業集群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上市企業達到5戶,引進100名高層次人才),我市鈦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正在全面提升。日前,在位于金臺區的巨源鴻鈦業低污鈦錠鈦鎳材生產基地看到,多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生產的鈦錠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海、化工、石油、海洋、電力工業和仿生材料等領域,“今年公司已簽約5000余萬元的訂單,預計今年產值將達到1.2億元左右。”項目負責人表示,公司自行設計、研發的制造設備生產線,使公司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可靠性穩居全國領先地位,鈦錠、鈦板材等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
據了解,目前寶雞鈦及新材料產業集群已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并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其中規上企業達158戶、高新技術企業達110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已接近40戶。
“寒泉”淬火精工方能興業
市場經濟大潮涌動,技術變革一日千里,寶雞鈦及新材料產業集群也同樣直面經濟新常態下的新情況、新要求,這也倒逼這一產業集群必須“寒泉”淬火,才能以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態勢在細化領域去興業。
寶雞鑫諾特材新金屬公司是醫用鈦材領域的佼佼者,回首其發展歷程,正是“寒泉”淬火般的真實寫照。2007年初,在公司股東大會上,時任股東之一的鄭永利提出“聚焦醫療行業”的設想時,質疑和反對聲此起彼伏。的確,當時國內醫用鈦合金材料幾乎是“洋貨”的天下,一個民企想在這一高端領域爭搶市場蛋糕,無異于天方夜譚。
“歐美能造,憑啥我們不能造?”鄭永利的話擲地有聲。夜以繼日的科研攻關后,企業生產的醫用鈦合金材料卻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他上北京、下廣州,行程遍及大半個中國,硬生生憑借過硬的質量敲開了市場大門。
經過多年積淀,該公司從一家作坊式小廠發展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已是全國人體植入鈦及鈦合金材料的供應商之一,產品占國內市場的25%以上,成為我國三大基地之一。鄭永利坦言:“在我國,每4個植入人體的醫用鈦材中,就有一個是由我們公司生產的。”
寶雞市600余戶鈦企生產的300多個品種、5000多種規格的鈦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化工、醫療健康等領域,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亮石”磨礪共享成就大業
我市鈦及新材料產業集群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各家鈦企并未貪大求全,而是在相互攜手中,于上下游、左右岸上做文章,在細化分工中成就共贏局面。
日前,位于寶雞高新區的陜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內,滿載著各式鈦材的貨車不斷穿梭,這些貨車來自寶雞多家民企,他們前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利用該公司從奧地利GFM公司引進的RF-40型臥式數控徑向精鍛機組,對基礎鈦材進行高品質精準鍛造加工。
“今年大概有七八十家鈦企和我們長期合作……”該公司總經理張元稱,從技術上說,這套精鍛機組是目前全球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精鍛設備,最大鍛造力達到950噸,可一次性完成鈦及鈦合金圓棒、方棒、長方棒材等鈦材的高品質鍛造加工。與此同時,技術只是一方面,從行業分工上看,企業之所以把這套精鍛機組變成了“共享”機組,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整個行業內,幫助兄弟企業突破技術上的短板,繼而促進寶雞整個鈦及新材料產業集群實現飛躍式發展。
這種行業內的細化分工,不但讓整個產業集群實現“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良好局面,同時也大力促進了鈦產業在競爭中形成了面向高、精、尖集群發展的態勢。一個面向未來、充滿潛力的產業集群正千帆競發,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再次提速。
來源:寶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