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增發國債等因素,今年一季度地方發債進度慢,新增債券發行規模腰斬,不過后續發債會提速,以穩經濟。
地方政府一季度“借錢”慢于去年同期,不過后續將加速,以盡快投向重大項目穩投資穩經濟。
根據公開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1.57萬億元,同比下降約25%。其中新增債券發行約0.84萬億元,同比下降約50%;再融資債券發行約0.73萬億元,同比增長66%。
為何今年一季度新增債券發行規模同比腰斬,而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卻保持快速增長?這又會帶來哪些影響?作為穩投資穩經濟、防風險的重要政策工具,二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將會有何變化?
一季度發債慢原因探析
近些年經濟增長放緩,為了更好地發揮地方政府債券尤其是新增專項債券資金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作用,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總體保持較快,目的是讓債券資金可以盡早投向重點領域重大項目,以穩經濟。
為此,今年中國擬安排4.62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其中新增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000億元。其中相當部分已經在去年底提前下達給地方。不過,今年一季度新增債券發行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腰斬,比較少見,為何如此?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債券,尤其是專項債發行節奏整體偏慢。Wind數據顯示,1~3月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5773.6億元,發行進度為14.8%,低于去年同期的34.3%。
“新增專項債發行緩慢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受到去年四季度增發國債的影響,財政可使用資金相對充裕,新發債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不高;另一方面與債務壓力較大省份要嚴控低效率政府投資有關。”羅志恒說。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表示,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節奏緩慢,主要跟去年底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有關,地方和中央主要精力在申報篩選這些項目,這部分資金多數在今年初使用,因此盡管地方新增債券發行規模大幅下降,但對基礎設施投資影響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3%,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與基建相關支出保持較快增長,其中農林水支出同比增長24.9%,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19.6%。
羅志恒測算,1~2月,廣義基建同比增長9.0%,從結構看主要是鐵路運輸、水利管理和水電燃氣公用事業投資增速較快,反映出積極財政效果逐步顯現,可能與增發國債資金支持的領域有關。
“去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資金已分三批項目分配完畢,超八成資金預算已在2023年內下達,為今年年初的基建投資提供資金支持;1~2月財政性存款同比少增6580億元,反映出財政資金下發加快。”羅志恒說。
不過與新增債券發行節奏慢相反,今年一季度用于借新還舊的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大幅增長。
羅志恒分析,這一方面是隨著地方債券到期規模上升,用于償還到期債券的再融資債券規模上升,一季度此類債券的發行規模達到6573.9億元。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持續推進下,特殊再融資債券繼續發行,一季度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為742.0億元。
溫來成表示,為了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目前地方償還到期債務本金主要依賴發行再融資債券來借新還舊,今年到期債務規模仍較大,因此一季度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較大主要是因為到期債務規模大。另外為了繼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防范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今年還會繼續發行額度不小的特殊再融資債券。
二季度發債將提速,注重資金使用效益
近期地方相繼披露二季度發債計劃。比如4月2日,發債大省廣東省財政廳公布二季度發債計劃公告稱,今年二季度計劃發債2383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約1782億元。
羅志恒表示,隨著去年增發國債陸續投入使用,新增地方債發行節奏有望在二季度明顯提升。
根據粵開證券研究院統計,截至目前,地方披露的二季度新增一般債發行規模1313.3億元;新增專項債發行9559.3億元。
羅志恒稱,總體來看,二季度地方新增債券計劃發行10872.6億元,加上一季度計劃發行但尚未發行的2130.9億元,預計二季度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在1.3萬億元左右。其中,預計二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占全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的29.6%,快于去年同期5.7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發行進度為44.4%,仍慢于2023年同期的58.3%,但這只是計劃情況,財政政策仍將根據經濟形勢靈活做出調整,以實現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即提質增效。
按照往年地方發債進度,一般在10月底前會完成絕大部分新增債券發行任務。
“由于一季度發債進度慢,而一般來說二三季度要基本完成全年4.62萬億元發債任務,今年預計二三季度地方債發行壓力比較大?!睖貋沓烧f。
在再融資債券方面,后續仍將保持較大發行規模。
羅志恒分析,根據地方債券的到期情況,2024年地方政府債券到期規模近3萬億元,意味著今年再融資債券的發行規模較大。其中,6、7月份為地方債券到期高峰,到期量分別為4454.0億元和5197.4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方面,2024年還將繼續發行,但規模存在不確定性,估計約為0.8萬億~1萬億元。截至2023年底,地方債務余額為40.7萬億元,限額為42.2萬億元,結存限額為1.4萬億元。
今年貴州和天津再次發行了特殊再融資債券,此前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地方債專家普遍認為,今年或仍將有1萬億元左右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以支持地方化債,展期降息,緩釋風險。
相比于關注地方發債規模,更為重要的是提高這一龐大債券資金使用效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
羅志恒建議,今年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應重點投資符合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規劃的領域,并聚焦于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具體而言,可以優先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環保治理等關鍵領域,以促進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并通過合理安排資金規模和期限,確保資金能夠及時、足額地投入到項目中,并避免資金閑置和浪費。同時,要加強對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的監管,確保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有效性。
他建議,推動地方債資金與社會資本的有效結合,發揮出財政資金的杠桿效用。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地方債項目,不僅可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還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溫來成認為,強化地方債資金管理,扎實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使得資金到位后能盡快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不斷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確保項目運營后能還本付息,防范債券違約。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