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4月2日報道稱,“為避免過度依賴中國”,美國和日本將就半導體、蓄電池和永磁體等戰略產品的新補貼規則達成一致,為兩國激勵政策設立同一標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總統拜登定于下周在華盛頓舉行會晤,屆時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預計包括相關內容。
此次美日領導人會晤將涵蓋廣泛的國防、經濟和技術議題,包括促進投資以及加強美國在日本的軍事指揮職能。而補貼規則作為議程上的重要內容,將是所謂“關于透明、有彈性和可持續供應鏈”的更廣泛討論的一部分。
報道稱,日本和美國計劃與歐洲“志同道合的”國家協調政策,制定加強經濟安全的國際規則,包括戰略產品供應鏈有關規則。同時,這項努力還旨在防止美日歐以和中國“去風險”為名,競相采取單一的保護主義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提到,為建立所謂“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美日兩國均制定了各種激勵措施。
美國《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為至少一半電池組件在北美制造或組裝的電動汽車引入了稅收抵免。日本2024財年稅制改革框架中,包括對電動汽車、半導體等領域制造商按其在日本的產量比例給予稅收減免等措施。
美國和日本將尋求為此類激勵措施制定規則,涵蓋脫碳、供應穩定和網絡安全等要點。報道提到的標準之一是,應確保生產商在設備出現故障時進行維修或更換故障部件。
報道還炒作說,在此次討論補貼規則之際,美日歐的相關人士越來越認為,在中國企業憑借大量高性價比產品主導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市場后,“過度依賴中國作為脫碳計劃的供應商會帶來風險。”
一段時間以來,美西方不斷以“去風險”為名大搞“去中國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指出,事實清楚表明,美方處心積慮打壓中國芯片產業發展,既不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更不是什么正當的競爭行為,而是毫無原則底線的單邊霸凌行徑,剝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美方行為嚴重沖擊國際產供鏈穩定,毒化國際合作氛圍,助長分裂與對抗。這種自私自利的做法注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