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河南、廣東、云南、貴州、山西等地多家中小銀行針對短期、中長期定期存款調降了利率。專家表示,此番中小銀行利率調整仍是對2023年底商業銀行存款降息的跟進。
專家表示,存款定期化趨勢愈發明顯,給商業銀行帶來更高負債成本。此外,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背景下,銀行業凈息差仍有下行壓力。考慮存款利率調降的時間規律、銀行息差壓力和存款定期化等問題,預計今年市場會再度迎來存款利率調整。
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自4月1日起,我行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期、二年期定存利率分別由1.60%、1.80%、2.15%、2.40%下調至1.40%、1.65%、1.80%、2.00%。”新密農商銀行工作人員表示。
4月1日起,修武農商銀行、平遙晉融村鎮銀行、興寧珠江村鎮銀行、德江長征村鎮銀行、云南石屏北銀村鎮銀行、濮陽中原村鎮銀行、唐河縣農信社等中小銀行調降定期存款利率。
“此番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主要是對2023年底那一輪存款利率調降的跟進。”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稱。在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看來,其目的主要在于穩定凈息差。當前,銀行業凈息差處于低位,但仍有下行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延緩息差下滑壓力,已成為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的共同選擇。不同銀行,由于負債結構、市場定位不一樣,所以存款利率下調的節奏步伐也不完全一樣,存款利率的調整往往呈現“國有大行帶頭,股份制銀行快速跟進,其余銀行有序跟隨”模式。
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
“雖然2023年存款利率下調了三次,但是存款的定期化、長期化的趨勢特征還是比較明顯的。同時市場競爭也加劇了成本下行的動能。”日前,中國銀行副行長張毅在該行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盡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受居民投資風險偏好等因素影響,存款定期化趨勢愈發明顯。從上市銀行披露的2023年報數據看,多家銀行零售存款業務結構占比呈現“活期降、定期升”特點。
例如,2023年興業銀行個人活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8.23%降至7.34%,個人定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14.69%升至19.06%;中信銀行個人活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6.8%降至6.2%,個人定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18.3%升至20.6%;招商銀行個人活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26.32%降至22.43%,個人定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14.87%升至20.42%;農業銀行個人活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26.4%降至23.5%,個人定期存款占比由2022年底的34.2%升至36.7%。
業內人士稱,相較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雖然可以為銀行提供更加穩定的中長期資金來源,但往往需要銀行支出更多利息。
多渠道壓降負債端成本
“我們今年對高成本存款的壓降力度會非常大,包括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三年期以上大額存單,我們制定了一些合理的增長目標,對這方面的占比會有適當的控制。”張毅在中國銀行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2024年存款定期化趨勢或持續,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將加劇。該行預計將持續面臨規模增長與成本管控兩方面壓力。將采取堅持核心存款為主的推動策略,通過結算服務、財富管理、產品創新等方式拓展穩定的低成本存款;以分類管理為手段,加強對高成本存款規模和占比的管控,確保全年存款成本率保持合意水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商業銀行運用多種方式控制存款利率,從不同渠道引導負債端成本有序下行。考慮存款利息調降的時間規律以及銀行息差壓力和存款定期化問題,今年二三季度市場很可能再度迎來存款利率調整。
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存款利率較有可能出現多輪下降。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預計,今年商業銀行將繼續下調存款利率,以進一步壓降資金成本,減緩息差縮窄的壓力。此外,商業銀行應減少對存款的利息補貼以及利息之外的費用,進一步壓降存款的隱性成本。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