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耕春播正在橫山大地上大面積展開,廣袤田野上人勤春早,生機盎然。榆林市橫山區高鎮馮家峁村的溝坡洼地里,村民正在搶收搶種中藥材——遠志,“藥”錢的熱情高漲。全村躍動著高質量發展的脈搏與律動,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馮家峁村距橫山城區72公里,地處南部丘陵溝壑區,轄8個村民小組,全村378戶1316人,曾是深度貧困村。多年來,馮家峁人苦于山大溝深的阻隔,在溝壑梁峁間穿梭,在陡坡洼地上耕作,靠天吃飯,賴天穿衣。種土豆、種糜谷,豐年,自給自足;歉收,寅吃卯糧。不甘于現狀的農民紛紛離鄉,外出打工維持生計。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號角響遍了祖國大地,馮家峁村迎著嘹亮的號角聲打響了脫貧攻堅戰。
道路如絲,連通廣袤城鄉,更串聯起機遇與希望。2016年,村里修通了馮家峁村連接外界的水泥路,逐步消除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馮廟路的開通,讓馮家峁村有了第一條通往外界的水泥路,農業機械也終于可以送到田間地頭,對于馮家峁來說,是頭等大事。”馮家峁村黨支部書記魯鵬說。
在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馮家峁村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通網絡信號,培植主導產業;貧困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任務目標,人均純收入達到國家脫貧標準。“一戶也不少,一人也不落”。2018年,馮家峁村邁著鏗鏘的步履跨過了貧困線,與全區同步實現了精準脫貧。
說起近年來的變化,村民李保軍信心滿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驢馱人背的歷史早已一去不返。出村打工人群逐漸回鄉,在家里收入更高,信心更足。”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怎么辦?馮家峁村給出的答案是:優中選能,重組村兩委班子,聚民心、拓思路、謀發展;優產業、擴規模、提品質、塑品牌,發展集體經濟。
在榆神工業區管委會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馮家峁村確定將中藥材遠志為主導產業,助推產業發展,村民增收;采取外出考察、開展技能培訓、專題講座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培養農民。2021年6月以來,區委書記苗玉祥三次在馮家峁調研指導,要求破舊立新,精準施策,持續鞏固拓展鄉村產業發展成果;要著力解決人才不足、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要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拉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隨著《榆林市橫山區特色產業獎補辦法》《榆林市橫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陸續出臺,持續激發村民種植遠志的熱情,形成規模效應。
遠志產業發展之初,村民認識不到位,推進困難。馮家峁村黨支部鼓勵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率先種植中藥材,從而帶動周圍村民加入。“全村通過‘以獎代補、先種后補’、‘產業覆蓋、利益聯結’、‘壯大集體、收益共享’等創新舉措,為遠志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泉活水和強大生命力。”村民魯川無法掩飾內心的喜悅。
依托獎補好政策,馮家峁村村民李平每年新種十五畝左右的遠志,確保每年都有收入,當年收獲的遠志在田間地頭就被搶購一空。“要算好持續收入賬,每年都要新種,每年都有收成。一年收入十幾萬,輕輕松松。”李平說。
種植遠志遠遠比種植超普通作物的高收益,讓更多村民加入到了遠志種植的行列,到2019年,馮家峁村378戶80%開始種植遠志,面積達到3500余畝,當年共出售遠志根15噸。村民李玉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中藥材三年可以收獲,按每公斤20元—30元市場價格計算,畝產值10000元-15000元,每畝年均純收入1583元-3250元,自家從多年前就開始種植遠志,2022年增加種植面積,2023年收入30多萬元,種植中藥材收益更加明顯。
種植面積增加了,產量提升了,馮家峁村順勢而為,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功注冊“橫山遠志”商標,并被確定為陜西省第二批中藥材“定制藥園”。“集體經濟合作社在產業引導、技術培訓、銷路拓展、藥材初加工等方面為種植戶進行服務,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持續增強橫山遠志品牌影響力,推動形成面積更大、競爭力更強的區域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基地。”馮家峁村黨支部書記魯鵬說。
“這里遠志品質好,藥性濃度高,有效藥性成分高達到59.7%,相比起來更加好出售,供不應求。”中藥材收購商人李勝說。
聚人心、強治理、興產業,昔日窮山村一躍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據了解,2016年至今,馮家峁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交通、人飲、通訊、電力達到全覆蓋。至2024年春,全村遠志種植面積已經達到6000畝,預計產值2000萬元,覆蓋全村80%農戶,戶均收入3萬多元。“下一步將加強與藥企之間的合作,減少銷售、流通等相關環節,做到真正將利潤最大化的留給群眾,切切實實使農民增收致富。”榆林市橫山區高鎮黨委書記馬愛軍表示。
遠志包含著馮家峁人發家致富的遠大志向。馮家峁村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塑品牌,在“藥”錢的大道上闊步前行,向產業強、農民富、鄉村美的宜居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