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上市銀行年報數據已披露完畢。通過年報數據不難發現,凈息差收窄的壓力依然存在。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商業銀行管理層對于如何穩息差也紛紛表達了各自觀點。
凈息差數據體現的是商業銀行生息資產的收益率,近3年來,凈息差持續收窄已是行業共識,而穩定息差對于提升商業銀行經營質效,實現業績的長期穩定增長具有重要作用。穩定息差不僅需要管理好負債成本,更應該從提升資產質量、做好綜合金融服務、調優資產負債結構等角度多向發力。
首先,要提升資產質量,提升穩健經營能力。對商業銀行來講,短期和長期的經營同樣重要,最關鍵的是要穩住資產質量。回溯上市銀行近10年來的市場表現,較高的利潤水平一直是銀行板塊的特點。因此,市場分析人士和投資者在觀察銀行財報時會格外關注利潤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利潤的來源是資產,況且財報數據只能靜態反映銀行經營情況。如果商業銀行沒有長期優質資產打底,未能及時識別、壓降高風險資產,即使當期財報有盈利,長期也會出現問題。商業銀行對于關注類貸款率、逾期貸款率、逾期和不良貸款的剪刀差及撥備覆蓋率等數據變化需要密切關注,對各類風險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其次,要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擴大中間業務價值占比。綜合金融服務一方面能夠提升客戶黏性,無論是對公業務還是零售業務,穩定且持續提升的客戶群體是商業銀行收入的重要來源。另一方面綜合金融服務的中間業務能夠持續貢獻價值。比如第三方支付、信用卡等業務能夠提高商業銀行的增收潛力。銀團貸款、國際結算、債券承銷等對公業務能夠以量補價,提升利潤貢獻質效。這些輕資本業務可以不占用或少占用銀行資本,有助于提升凈資產收益率,進而提高銀行估值水平和融資能力。
最后,下調存款利率是商業銀行穩定息差最直接的手段,但應綜合考慮調整的時、度、效。畢竟,在信息透明的大財富管理時代,商業銀行還面臨著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同業的競爭壓力。如果低成本存款持續流失,對信貸業務基本盤會產生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商業銀行需要強化對存款成本的內部管理,進一步壓降協議存款、定期結構性存款等高成本存款。同時,加大對個人住房貸款和消費貸款的投放,加快盤活低效存量信貸資源,通過資產負債兩端發力,才能更好穩定息差。
值得一提的是,穩定息差的成效不僅要看息差下降的趨勢和幅度,更要參考行業的平均水平。對于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無論是中間業務拓展還是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都需要時間。如果息差下降能夠持續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就說明在經營策略調整中取得了成效。換句話說,既然下降趨勢不可避免,如果能夠降得慢一點、趨勢緩和一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