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外貿不斷提質增效,外匯便利化舉措也在“換擋提速”。繼年初《銀行外匯展業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后,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進一步優化外匯業務流程,深化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在業務流程上做“減法”,一方面可以為企業辦理外匯業務“減負”,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銀行開展便利化服務“減壓”。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積極推動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但部分銀行把握不準展業邊界,存在便利化業務“不敢辦”和“加碼辦”情況,影響政策落實和客戶體驗。為此,辦法通過強化事前和事后環節管理責任,打破了既往“防風險”對事中單證審核的路徑依賴,為進一步擴大“便利化”創造條件,讓優質企業更好地享受外匯便利化舉措。
外匯業務流程再造,說到底是為企業跨境貿易投融資增添活力。數據顯示,2023年,在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方面,全國新增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占全年新增優質企業的比重分別為88%、18%;22家支付機構、17家銀行開展跨境電商外匯業務近10億筆;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助力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10萬多家涉外企業累計獲得融資超3000億美元、支持便利付匯超1.3萬億美元……接下來,相關部門要持續深化跨境貿易外匯便利化改革,繼續穩步擴大外匯領域制度型開放,進一步加大便利化政策供給,優化銀行外匯服務,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倡導“越誠信越便利”。一方面,優化經營主體差異化管理,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讓更多“信用好、規模小、筆數多”的中小企業享受優質外匯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支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展貿易新業態結算,豐富貿易結算的渠道和工具,進一步提升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結算成本。
強化監管全覆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入,我國外匯市場有序開放,跨境資金往來更加頻繁、更加便利,企業等經營主體普遍受益。但與此同時,非法資金、投機資金也摻雜其中,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個別不法分子構建黑灰資金產業鏈條,通過地下錢莊獲取非法盈利,幫助賭博、騙稅、走私、電信詐騙等多種犯罪資金實施收付轉移。要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研判,完善應對預案,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
不斷提高監管精準度。與銀行外匯業務展業改革相銜接,進一步引進和應用金融監管科技,夯實大數據分析基礎,更新迭代指標模型,提升分析智能化水平,篩查校驗銀行風險交易報告,提升外匯風險精準識別能力,促進實現“有風險、無處跑,不違規、不打擾”。期待早日形成兼顧便利化與防風險的制度性、系統性安排,切實為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保駕護航。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