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潔凈宜居
“智慧大棚”蔬菜喜獲豐收
開展預防電信詐騙宣傳
“萬企興萬村”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向居民宣傳醫保政策 (閆景/攝)
綠染鄉村美如畫 (宋維兵/攝)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踏上新的趕考之路。2024年,吳堡縣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緊緊圍繞“1353”發展戰略,持續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城鄉深度融合發展,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設實力吳堡、美麗吳堡、幸福吳堡。
2024年,吳堡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8.5%。
聚焦優勢特色產業 釋放經濟發展新活力
磨面、和面、搓條……近日,在吳堡縣寇家塬鎮東莊村手工空心掛面廠,身著工服的工作人員嫻熟地加工掛面。掛面廠區面積雖然不大,卻能帶動東莊村及周邊村民就業,每年增收80余萬元。
依托“們吳堡”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自創品牌“雙輪驅動”的掛面品牌體系,吳堡縣全力打造“品牌+標準化+企業+農戶”發展模式,推動掛面產業提質增效,手工空心掛面已成為全縣首位產業。目前,全縣掛面年產量穩定在7000噸以上,年產值可達1億元。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今年,吳堡縣將緊緊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做文章,充分用好市上支持南部縣產業振興政策,集中謀劃實施手工掛面、青梨、文旅3個全產業鏈項目。加快推進吳堡縣空心掛面產業園尾留工程建設,保障入園企業早日投產達效。全年計劃新栽青梨2000畝,創建高質高效標準園3000畝,安裝防雹網和防護欄2000畝,建設冷藏庫6座,穩步推進青梨產業向好發展。強化紅棗林間管理,落實管護補貼政策,推廣林下多元種植,努力提升紅棗產業效益。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積極推廣良種良技,實施節水灌溉,推行機械耕作,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工業經濟方面,該縣將加快推動橫溝煤礦項目核準、采礦許可、土地審批等手續辦理,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推進天然氣和煤層氣開采,力爭年內開鉆多口氣井,并投入生產。加快吳堡縣蘇陜產業園區二期建設步伐,推動已落地項目投入生產,支持滴灌管材、紙箱包裝、智慧路燈、勞保用品等企業釋放產能,滿負荷生產。加強老黑醬、辣椒醬、陳醋、醬油等系列調味品品牌宣傳推廣,拓寬銷售渠道。
同時,做精做活文旅產業,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為抓手,持續完善“一文一武、一河一泉”核心景點基礎設施。全面加快吳堡石城4A級景區創建,完成石城游客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及室內外裝修,啟動博物館布展工作。建設溫泉民宿,打造二磧房車營地和休閑驛站,提升旅游承載能力。
深化“三個年”活動 激活質效并進新動能
3月6日,吳堡縣舉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吹響了全縣新一輪重點項目建設的“沖鋒號”。
此次集中開工了2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8.5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73億元,涉及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鏈條、壯大縣域經濟體量、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為吳堡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起步沖刺開足馬力,決勝全年行穩致遠。今年,吳堡縣將堅持把開展“三個年”活動作為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強化高質量項目硬支撐、營商環境硬基礎、干部作風能力硬保障。
吳堡縣將牢牢牽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堅持領導包抓、定期調度、集中審批,打通項目落地堵點難點,有力有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早日落地見效。同時,圍繞產業全鏈條招商,開展精準招商、全民招商,補齊產業短板。
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吳堡縣將全面落實市上改善營商環境50條措施,認真執行項目審批“紅藍章”制度,持續優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增便利,著力打造服務有成效、企業有預期、群眾有感知、監管有溫度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拓展電子證照網上辦理應用場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不跑腿”。暢通企業群眾訴求通道,及時解決反映問題,打造“吳優辦”政務服務品牌,讓群眾便利、企業滿意。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擘畫幸福生活新圖景
建立縣級醫共體、投用新區創新學校、實施老舊街區改造、實施黃河吳堡城區段生態修復、建設新區養老院、開展腸胃癌和婦女“兩癌”免費篩查……
日前,經過多方征集意見建議以及最終表決,吳堡縣2024年十項民生實事項目正式出爐,內容涵蓋城市建設、教育供給、醫療養老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多個方面。一件件具體化、可操作的暖心實事令人期待,也為群眾幸福生活再“加碼”。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吳堡縣將聚焦群眾最關心、最急迫、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吳堡將加快改造12個老舊小區,及時維修城區排洪渠、排水溝、道路、路燈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慢行步道,讓群眾生活更加舒適便利。對猴橋交叉口山體和高速口入城段等開展環境治理,美化扮靚縣城“北大門”,實施縣城河道水環境治理,建設生態濕地,著力改善城區居住環境。
深化教育領域改革。該縣將加快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落實,深入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不斷提升學校信息化水平。加強教師培訓,招聘引進名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交流活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創建省級示范高中,加快職教中心建設,引進“名校+”模式,集智聚力辦好新區學校。
提高養老服務質效。該縣將全面推廣醫養結合發展模式,大力提升農村幸福院管理服務水平。升級改造縣中心敬老院,建設新區養老院。引進專業公司,定期為獨居老人提供“六訪一助”個性化上門服務,對城鄉300余戶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推進健康吳堡建設。該縣將加快縣域醫共體改革,積極推進縣醫院、中醫院、婦保院一體化運行管理,開展腸胃腫瘤和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篩查,逐步降低多發癌癥發病率。實行“三醫”聯動和DRG付費方式改革,持續優化經辦服務,加大醫療申請救助,不斷提升參保群眾的醫保獲得感和滿意度。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該縣將持續推進飲水保障提升工程,解決15個村集中供水問題。加強農村廁所管理,開展垃圾集中清運,對有條件的鎮村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計劃實施庭院經濟和綠化示范村20個,打造村里村外果樹環繞、院里院外鳥語花香的田園式美麗新農村。
同時,該縣還將持續推進植樹造林和生態綠化修復,計劃新增造林2.4萬畝,修復退化林1.3萬畝,新建龍鳳山生態公園5000畝。堅持大氣污染治理每小時關注、每天排查、每周調度,集中力量攻堅重點污染區域。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確保國省考斷面持續達標。加強土壤日常監測,及時消除污染風險。加大環保執法監督,加強日常巡查檢查,鐵腕推動污染治理早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