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支持。在宏觀政策的推動下,各地不斷推陳出新,持續探索金融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4月15日,上海舉辦金融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政會銀企”工作推進會,發布“政會銀企”四方合作機制金融服務包等惠企舉措,50家民營企業獲集中授信1400多億元。據悉,當天,在滬主要金融機構圍繞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和數字金融五大板塊,推出“新動力貸”等17個特色金融產品。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特約研究員田惠敏表示,“政會銀企”工作推進會不僅有助于解決民營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還能推動當地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帶動經濟整體向前發展。上述推進會將“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從政策端落到實處,聚集金融力量,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有效提振了當地民營經濟的整體發展信心。
以專場活動
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近期,多地舉辦針對性對接活動,推動金融服務民營經濟效率進一步提高,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例如,4月12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金企”對接會民營企業專場上,14家企業與13家金融機構簽約,達成貸款協議金額168億元。在甘肅慶陽市近日舉辦的政銀企對接活動上,當地3家銀行負責人與3家民營企業代表現場簽訂貸款協議,貸款金額1.74億元;11家銀行與慶陽市總商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授信366億元。
“截至目前,各地政府已根據頂層設計、結合當地特色出臺了有關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穩健發展的政策。從上海等地的最新舉措看,地方正持續將政策落到實處,聚政府、行業協會、商會等多方合力,更大程度發揮金融力量,真正惠及民營企業。”田惠敏表示。
談及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在實踐中的開展,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確保各地政策能夠真正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不僅要加強不同部門、組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還要對政策落實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查和追蹤,建立健全政策執行和反饋機制,減少“政策空轉”現象。例如,在推進會、對接活動之后,追蹤金融機構的貸款發放情況,確保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多舉措助力民企融資
增量、擴面、降本
我國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強調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從政策端看,2023年11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從管理架構看,去年9月份,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中央編辦正式批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
在多維度舉措的保駕護航下,金融支持民營經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待進一步深化。未來,如何聚金融之力,更好推動民營企業融資持續增量、擴面、降本?
劉春生分析稱,今后,應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適合民營企業的金融產品;逐步完善民營企業信用體系,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優化與此相關的金融監管政策。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王旭表示,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制度環境領域仍有改善空間。國家頂層設計可從要素獲取、市場準入、重大科研項目參與等方面入手,為民營經濟創造更好條件,夯實民營企業融資的基礎。同時,還要注意不同政策之間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最大程度確保市場穩定性,提升民營經濟信心。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