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桑麻綠,又逢養蠶季。4月19日,在略陽縣黑河鎮巖房壩村蠶桑產業示范基地,桑葉嫩綠長勢喜人,桑農們正忙著在地里除草。“一季養4張紙,就是10萬枚蠶,收入8000元。今年計劃養4季,收入3.2萬元。”桑農姜恩海說。
“最近對桑園進行除草、施肥、防蟲,對蠶室進行提前消毒,為小蠶共育做好準備。計劃5月底可以養殖第一批春蠶。”巖房壩村黨支部書記邵朝劍說,通過“黨支部+經濟合作社+農戶”模式,該村投產桑園1100余畝,今年計劃養蠶380張,年產蠶繭15.2噸,可實現年產值76萬元,帶動農戶200人。
黑河鎮大黃院村黨支部書記李習剛說,該村栽桑700畝,2023年養蠶200張,產蠶繭8000公斤,產值32萬元。開發了蠶砂枕頭、蠶絲團扇等產品和“蠶游記”研學基地,聯農帶農112戶,戶均增收2000元。
走進大黃院村蠶桑產業園車間里,工人們忙著裝砂、稱重、縫制、包裝……一個個精美的蠶砂枕頭制作而成。“這個是蠶砂,就是蠶的糞便。我們把它做成枕頭,就是變廢為寶。”略陽縣醫保局駐村第一書記王國敏說,結合臨床經驗和當地蠶桑產業,配制出針對失眠、高血壓、頸椎病的中藥包,放入枕芯,延長了蠶桑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
略陽縣徐家坪鎮徐家坪社區的陜西福瑞源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山地良桑、蠶桑系列產品開發、省力化養蠶技術推廣等工作,建有標準化桑園基地520畝,帶動全縣發展密植桑園1.5萬畝。開發的桑葚酒、桑葉飲料、桑葉茶、蠶絲被、蠶砂枕、桑葉面條等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以土地入股、訂單回收、種養托管、入園務工等方式,實現桑旅融合發展。2023年公司蠶桑綜合產值3500余萬元。”陜西福瑞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花表示,將加快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養更多科技人才和開發更多蠶桑系列產品,實現助農增收致富。
從漢中召開的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陜北生態桑綜合試驗站2024年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全市圍繞“3+4+N”產業布局,推廣優良桑蠶品種、小蠶共育、蠶病綜合防治、省力化養蠶技術,開展蠶桑資源綜合利用。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有桑園11.92萬畝,略陽、鎮巴、西鄉等6個縣(區)發展蠶桑產業,養蠶2.38萬張,產繭990.9噸,蠶繭總產值4420萬元,蠶桑產業綜合產值1.71億元。全市培育養蠶企業64家、專業合作社81家、養蠶農戶789戶。
“漢中的蠶桑產業,不能單一發展養蠶或者繅絲,而是要從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三產融合方面,做足延長產業鏈文章,來提高蠶桑產業綜合效益。”陜西省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錢永華說。
來源:陜西農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