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和銅聯手走高,大宗有色金屬的上漲周期仍在繼續。4月19日滬銅刷新了18年來歷史新高;同期國際黃金期貨結算價格達到了2413美元/盎司,亦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伴隨黃金和銅價格持續攀升,為避免市場過熱交易,國內期貨交易所風控措施頻收緊,推動市場交投熱度有所降溫。特別是自4月12日以來的一系列風控措施生效后,黃金持倉量保持穩定,但交易量下降逾40%,而滬銅持倉量和成交量基本變化不大,并沒有進一步放大。
刷新18年新高,銅價仍未見頂?
銅價距離一萬美元關口越來越近。4月19日夜盤,滬銅主力合約站上80170元/噸的高位,創下2006年以來的新高。同期,倫敦LME銅價收盤價9874.50美元/噸,連創近兩年新高,一周累計上漲4.4%。
與此同時,國際黃金期貨價格4月19日再創歷史新高,紐約黃金期貨收盤價2406.70美元/盎司,結算價2413.80美元/盎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一周累計上漲1.97%。白銀期貨價格也進一步上漲,4月19日結算價格每盎司28.84美元,一周累計上漲2.77%。
其實,銅產業鏈的供應緊張壓力已持續數月。當前,國內外研究機構對于黃金、銅等資源品價格預期普遍較為樂觀。
“銅價有望上行至14500美元/噸。”光大證券研究所分析師王招華認為,當前銅行業處于供給緊張,下游領域需求超預期時段,銅價已經進入非常高的價格-需求彈性區域,細微的需求變化將帶來銅價的快速跳漲。2024年銅行業步入短缺,2025年短缺幅度將進一步擴大,理論上有望升至14500美元/噸。
高盛集團策略師Snowdon認為,銅的最新上漲只是“其成為珠穆朗瑪峰前的一小步”,精煉銅供應將出現“非常嚴重”的缺口。他預測明年的平均價格將達到驚人的每噸1.5萬美元。至于黃金,高盛集團更是稱其處于“不可動搖的牛市”,并將年底價格目標上調至2700美元/盎司。
黃金成交量下降逾四成
為避免市場過熱交易,國內期貨交易所在最近兩周及時對黃金、銅等金屬品種實施交易限額、擴大漲跌停板幅度等一系列風控措施,強化市場參與者的風險管控意識,特別是4月12日起黃金和銅期貨品種實施交易限額,黃金日內開倉交易最大手數為2800手,銅最大手數2000手。
實施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交投熱度有所降低。從黃金期貨市場持倉、成交情況來看,4月1日至19日,黃金期貨持倉量從40.2萬手下降至39.5萬手,下降1.74%;成交量從35.7萬手增加至68.3萬手,上漲91.3%。自4月12日以來的一系列風控措施生效后,4月15日至19日,黃金期貨持倉量從39.5萬手到39.5萬手,保持平穩;成交量從117.7萬手下降至68.3萬手,下降41.9%。
從滬銅期貨市場持倉、成交情況來看,4月1日至19日,滬銅期貨持倉量從54.2萬手上升到60.7萬手;成交量從17.5萬手增加至39.7萬手,上漲126.8%。而從4月12日起一系列風控措施之后,4月15日至19日,滬銅期貨持倉量從60.6萬手上升到60.7萬手,而成交量從39.8萬手下降至39.7萬手,持倉量和成交量基本變化不大,沒有進一步放大。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凈多頭寸也在上周出現明顯下滑。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當周WTI原油期貨投機性凈多頭頭寸大幅減少3.5萬手至18.3萬手。而同時,投機者所持COMEX黃金凈多頭頭寸減少6,281手合約,至17.28萬手合約,創下三周新低。
高位震蕩恐將來臨
“金銀等金屬價格可能高位震蕩。”國信期貨研報提醒,避險情緒的反復將成為貴金屬價格劇烈波動的重要主導因素之一。但是長期看,在避險情緒和市場對降息預期相對確定等多方因素共振之下,金銀長期配置的價值仍然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各類掛鉤期現貨品種的基金表現不一,跟蹤上期有色金屬指數的大成有色ETF(159980)今年以來漲幅超12%,掛鉤上金所黃金現貨合約的黃金ETF(518880)今年以來上漲17.7%。而掛鉤黃金類上市公司股票的主題基金漲幅更為突出,市場關注度高的黃金股ETF(159562),則領漲全市場ETF,產品自1月22日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42%,近10日獲資金布局3.5億。
對于黃金和銅的中長期價格走勢,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系教授鐘偉近日發文表示,比較2008年次貸危機發生前后,美聯儲資產增長了近4倍,黃金上漲略遜于4倍;而疫情至今美聯儲資產翻倍,那么以疫情前的價格看,當下的金價上行仍是初步的。不僅如此,美國通脹的黏性越強,覆蓋了黃金、有色金屬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的“菜單改寫”就越持續。這會對美國股市、債市的走勢產生制約。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