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從青島經海運,抵達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港清關,預計5月中下旬運抵目的地,開始春播試種。”近日,青島三山集團郁金香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山集團”)生產的播種機樣機“發貨”俄羅斯,標志著青島本土品牌牽引氣吸式免耕施肥播種機首次實現上合組織成員國出口。
青島三山集團執行總裁王穎奇介紹,該臺設備為企業自主研發,此前已經接連在國內多地拿下市占率第一,此次成功出口,也讓他們對于未來“一帶一路”市場開拓信心倍增。
跨越萬里、異國“春播”背后,是什么吸引了海外客戶的目光,青島作為農機大市,農機裝備企業出海“接單”有何新機遇。
三山集團牽引氣吸式免耕施肥播種機
海外首單 青島企業自研農機助力俄羅斯35萬畝農場“春播”
山東作為我國農機制造第一大省,農機相關企業數量達10萬余家,涵蓋了生產制造的7大門類、3500多個品種產品,農機零部件產值全國占比達40%。具體到青島,農業機械生產制造企業上百家,相關零配件生產企業上千家,年產值百億元。
依托產業傳統優勢,近年來青島本地農機企業向高端化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三山集團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我們從零部件開始,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目前產品線已經涵蓋農業畜牧機械裝備領域。”王穎奇稱,2016年開始,企業進軍農業機械領域,播種機作為主力產品,目前已經實現新疆、黑龍江、內蒙古、寧夏等地區市場占有率30%以上。
全球視野下,我國農機產業大而不強的局面一直存在,農機裝備企業自主品牌之路一直是行業課題。堅持自主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道路,也成為此次三山集團成功出海的關鍵。
“我們對標歐美先進品牌,通過自主研發,降本提效,堅持向高質量發展。比如,播種機工作效率8-10公里/小時,可選配滴灌帶、側牽引,適用缺水用滴灌種植模式,播種穩定,出苗率高;自主研發的高速風機,達到需求壓力所需風機轉速更低,僅為同類普通產品的約三分之一,從而可以有效節能降耗,滿足綠色農業發展需要。”談及自主研發設備的“技術含量”,企業農機出口部負責人宋衛芳如數家珍。
為了更適應當地市場需求,本次出口俄羅斯的播種機還進行了特別“定制”。”“例如,種植行距方面,國內一般為55-60厘米,而當地習慣為70厘米,這就需要我們進行設備優化,以便更好與當地后期收獲設備進行匹配。”此前,王穎奇專門帶領團隊3次前往俄羅斯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根據當地農業地況、播種情況等實際信息,對本次出口的農機進行調整優化,力求為俄羅斯的種植者們提供最佳使用體驗。
“預計到五月中旬俄羅斯播種季來臨時,我們制造的播種機將出現在俄羅斯農田,后續投用于35萬畝甜菜的播種中,為當地的機械化播種增添新動力。”在王穎奇看來,此次首臺播種機發往俄羅斯,更大的意義在于,為企業開拓農業資源多、農機需求大的“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打開了一扇大門,為后續更多的合作和訂單打下基礎。
平臺賦能 “青島品牌”進軍“一帶一路”大市場
青島本土品牌播種機,是如何在歐洲品牌占主流的俄羅斯市場成功“出圈”,拿下“首單”的?本次“青島產”農機出口俄羅斯,堪稱是商協會牽線搭橋、供需資源精準對接的“經典案例”。
“以俄羅斯為代表的‘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有著旺盛的工業產品需求,而青島作為制造大市,擁有完備的產業和優質的企業,急需做強自身品牌。作為社會團體,我們希望通過開展各類資源對接活動,架起歐亞經貿合作的橋梁,為青島經貿企業走出國門賦能。”青島市歐亞經貿合作促進會會長孫培杰稱,青島市歐亞經貿合作促進會成立于 2023 年 ,業務主管單位為青島市工商業聯合會,目前會員企業達34家。前期,在多次走訪調研活動中,了解到三山集團的農機產品優勢,以及對于海外市場的開拓愿望。為此,他們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協助企業市場調研,對接俄羅斯機電商會,最終促成合作。“本次青島三山集團生產的農機出口俄羅斯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相信優質產品和服務將贏得俄羅斯客戶的認可,進而取得更好的發展和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三山集團位于青島膠州市膠北街道,距離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僅8公里,優越的交通區位,也成為了企業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的又一強大助力。據悉,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上合示范區成為企業出海“找訂單”的突破口,并成立“一帶一路”中國農機企業家發展聯盟,為企業走向世界搭建平臺,加快農業機械化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共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正在為青島企業打開增長“新通道”。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青島市進出口2059.8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970.5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47.1%。
而對于企業來說,要支撐出口規模蒸蒸日上,唯有產品創新的不斷探索。據悉,近年來,三山集團在產業創新和新品研發上不斷加大投入,新產品研發取得了60余項專利,先后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等。
“待樣機抵達,我們的技術人員也將前往俄羅斯,實際進行技術指導和操作示范服務。”王穎奇介紹,通過“產品+服務”的方式,他們希望以此次春播測試為契機,吸引更多當地的經銷商和代理商,借助其語言文化優勢,跟企業的研發技術優勢形成合力,完成產品在當地的開拓推廣。
除此之外,技術人員還擔負著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為后續大批量訂單的出口收集“研發信息”。
“俄羅斯和我國東北地區的土壤類似,同屬黑土地,但是具體的土壤粘性等指標卻可能不同。”王穎奇舉例道,這些細微差別,可能影響到播種均勻度,以及后續出苗。因此,為了讓裝備性能更加符合實際需求,企業技術人員會持續在當地整個作業季,約十天的時間,提供技術服務的同時,為后續研發改進產品收集“一手信息”,為青島農機品牌海外市場崛起貢獻“科創力量”。
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