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40多年農業改革發展壯闊歷程來看,深化改革是破除農村發展困境的有效途徑和手段,能夠讓基層發展中土地、勞動力、技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鄉鎮作為國家治理中的最基層部門,在許多人看來似乎與新質生產力毫不沾邊,但事實上,黨和國家許多民生政策的落地實施,都離不開基層鄉鎮的穿針引線。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既是新時代發展新命題,更是深層次改革硬要求,面對新形勢下新質生產力的迫切發展需要,基層鄉鎮更要在多方面、多層次下做好工作,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因地制宜,提出基層發展新要求
基層發展要緊緊圍繞“農業”二字,農業大棚、高標準農田、高效養殖同樣可以有新質生產力。府谷縣黃甫鎮,地處陜晉蒙三省交界處,當地自古便有“金黃甫”的美稱,但不同于這座著名西北能源縣城的是,黃甫鎮轄區內礦產資源遠不及西部鄉鎮豐富,打工經濟較為明顯。過去幾年,人走地荒情況十分普遍,如何依托現有資源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是擺在黃甫鎮領導干部們面前的問題。
明確發展規劃,持續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示范樣板”,這是黃甫鎮鄉村建設上的第一步,實施完成段寨新村項目,盤活鄉村未來發展新模式,走出鄉村脫貧攻堅新路子。2023年,黃甫鎮太極溝村完成2200畝土地平整任務,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扎實推進,讓原本撂荒的雜草地變為黃土高坡上的沃土肥田;投資420萬元建成1.5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項目;積極推動滴灌技術大覆蓋,提高生產率;從長遠部署,建成墻頭農業發展示范園區,引進冷鏈灌裝技術,創造性推出海紅果汁壓縮飲料,讓這一顆顆“西府海棠”奇異小果走進千家萬戶。黃甫鎮通過破解鄉鎮農業發展難題,創造性因地制宜激活鄉村發展潛力,通過解密“產業怎樣興、鄉親如何富”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助力基層發展邁上新臺階。
以人為本,搭建基層發展新體系
人才,是喚醒沉睡鄉村的“源頭活水”,為貫徹人才發展要求,黃甫鎮針對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專項體系機制。“我們把人才培養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以各類優秀人才組成‘領航員’、高學歷隊伍構成‘穩定器’、帶動底部廣大‘新農人’共同助推黃甫鎮高質量發展。”黃甫鎮組織委員張妍表示,這樣的人才結構更有利于人才隊伍扎根鄉村建設,向上與西北大學建成校外實習基地,向下堅持不唯“學歷論”、不唯“資歷論”,深入基層尋找“土專家”“農秀才”“養殖狀元”,形成一批有水平、懂技術、愛家鄉的人才隊伍,真正為百姓在生產生活中排憂解難。在干部隊伍建設上,實施“幫帶機制”,為鄉鎮新入職干部制定未來成長規劃細則,主要領導幫帶助力更快適應基層各項工作;開展集中培訓,提高為民服務意識水平。今后,黃甫鎮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思想,加大各類人才培育力度,扎實打造好鄉村發展人才矩陣,助推基層人才振興。
招商引資,抓住基層發展新關鍵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一些傳統產業企業,西北地區的我們反而更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引進中東部產業,助力地區發展和國家工商業大格局構建。重大產業項目和鏈式思維是陜西省招商引資做強增量的兩個關鍵詞,依托現有資源,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讓招商引資的經濟活水流向三秦大地,成為陜西經濟走上“快車道”的關鍵。
奧威乾元化工有限公司總投資40億元,是國內大型化肥生產基地、清水川電廠三期、大唐西王寨煤電一體項目,是陜西省“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項目投資60.6億元……很難想象,這些大型企業竟扎堆涌向了一個小鄉鎮。近年來,黃甫鎮聚焦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營商環境建設,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簽訂投資戰略,在持續優化基層營商環境建設中,打造出了一張靚麗名片。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新質生產力正成為強大引擎,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力量。作為基層工作者的我們,更要答好這道時代與人民給出的“必答題”,牢牢把握基層人才、創新、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推動鄉村振興建設,持之以恒理解好、利用好、發展好新質生產力,為美麗鄉村建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