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企穩回升,吸引了更多資金流入,促使理財公司上調募集規模,以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這也傳遞出理財市場規模增長的積極信號,未來銀行理財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4月份以來,銀行理財規模迎來顯著增長,月內新增近2萬億元,創下近年新高。光大理財、農銀理財、徽銀理財、招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之前發布公告,根據市場需求上調了部分理財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上調幅度最高達200億元。
徽銀理財公告稱,自2024年3月12日起,對徽銀理財徽安活期化凈值型理財產品190001募集規模上限調整至530億元。光大理財公告稱,計劃對“陽光橙安盈5號(15M定開)”產品募集規模上限進行調整,上限將由30億元調整為50億元。農銀理財自2月26日(含)起將“農銀時時付”8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規模上限由300億元上調至500億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銀行理財作為居民財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市場空間較大,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來,隨著市場回暖,銀行理財業務同步上行。整體來看,上調募集規模上限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固收類的開放式產品,其中定期開放式產品居多,封閉期大多在1年及以內,這類產品憑借高安全性和高流動性受到穩健型投資者的青睞。
理財機構之所以調升產品募集規模上限,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企穩回升,吸引了更多資金流入,促使理財公司上調募集規模,以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近年來,隨著存款利率持續下調,投資者對一些相對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配置熱度上升,理財公司也適時調整產品策略,上調部分理財產品募集規模及調整配置策略,迎合投資者需求。
專家表示,考慮到當前賺錢效應不佳,尤其是經歷過理財產品大規模破凈,銀行理財投資者的防御心理強化,投資者風險偏好持續下行,資產配置趨于保守。而定期開放式產品,相當于結合了開放式、封閉式產品的優點,兼顧了流動性和收益性,更加符合現階段投資者的需求。同時,該類產品風險水平相對較低,與投資者風險偏好更加匹配。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市場環境的改善,比如經濟增長、通貨穩定等,使得投資者對該類產品的信心增強。
調整募資規模傳遞了理財市場規模增長的積極信號,未來銀行理財還有較大發展空間。由于存款利率下調,理財規模有望較快增長。中信證券研究測算,今年2月理財規模環比增長約1.03萬億元,增至27.53萬億元,與2023年11月的高點持平。預計上半年理財產品規模小幅平穩增長至28萬億元以上,下半年有望站上30萬億元的高點。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2024年經濟穩增長仍需維持貨幣政策的持續寬松,而銀行凈息差將面臨較大壓力,2024年或有望推動數輪存款利率調降,理財收益優勢將更加凸顯,部分優質現金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會跑贏3年定存利率。
需注意的是,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期限,選擇與之匹配的理財產品,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風險。同時需充分理解產品的投資策略、風險等級、收益分配方式和費用結構等關鍵信息,合理配置資產,避免單一產品或單一領域的集中投資風險。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