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升級優化后的新版“跨境理財通”正式施行,首份成績單于近日亮相。4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發布了2024年3月份跨境理財通業務情況通報。統計顯示,3月份,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24288人,新增人數環比增長了916%,單月新開戶人數創新高。
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為了配合新版“跨境理財通”的實施,試點銀行積極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高達10%的短期美元定存產品比比皆是。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版“跨境理財通”業務表現之所以亮眼,一方面是跨境理財需求量較大,“開閘”效應顯現。另一方面是銀行推出高收益產品及優惠活動,借機搶抓大灣區優質客戶。
新版“跨境理財通”不僅降低了投資者準入條件、提高了個人投資者額度,同時還拓寬了業務試點范圍,更好滿足大灣區居民多樣化投資需求。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的數據,3月份,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24288人。而2月份,新增投資者僅有2391人。也就是說,3月份新增人數環比增長916%。
新增的人數主要體現在南向通上。數據顯示,在新增的24288人中,港澳地區新增1051人參與北向通,銀行辦理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業務454筆,跨境匯劃金額0.18億元;內地新增23237人參與南向通,銀行辦理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業務20120筆,跨境匯劃金額130.88億元。
截至2024年3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達9.77萬。其中,港澳投資者4.74萬人,內地投資者5.03萬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6.98萬筆,金額283.89億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3月份,新增人數的暴增,意味著資本跨境流動的活躍和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暢通。但是,大灣區金融一體化進程需要資金理財的雙向流動,防止沖擊國內貨幣政策效果和國內商業銀行存款業務。
新版“跨境理財通”推出后,市場反應熱烈,開戶情況火爆,尤其是南向通高收益存款產品備受關注。多家試點銀行更是積極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為了吸引內地高凈值人群,近日針對優先私人理財和白金外匯會員,渣打銀行推出了7天和14天兩種定存產品。其中,港元和美元的7天短期定存年利率均為10%,但是英鎊、澳元等則高達13.8%。據了解,“優先私人理財”客戶資格要求:客戶在渣打銀行的每月存款與投資總額的日均余額達到并持續維持在人民幣700萬元(或等值外幣)或以上。
南向通的投資熱度要遠遠高于北向通。數據顯示,在投資持倉產品方面,截至2024年3月末,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購買的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164.41億元。其中,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2.01億元,包含理財產品1.22億元、基金產品0.79億元;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162.4億元,包含投資基金2.24億元、債券0.25億元、存款159.91億元。
田利輝認為,南向通當前受到投資者的熱捧主要是境外美元相關資產的利率顯著高于國內,這樣出現了存款類資產單向的套利機會。北向通主要是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產品的投資者,這與存款類或貨幣基金投資者是不同的風險偏好。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表示,進一步挖掘北向通潛力的根本是加快資本市場改革,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同時金融機構積極優化北向通產品體系,加快推進投資便利化,加大營銷推廣力度。
楊海平認為,新版“跨境理財通”將進一步帶動跨境理財通產品規模提升,活躍大灣區財富管理市場,擴展大灣區投資者全球配置資產視野,在更大的范圍內優選投資標的,分享金融市場紅利,管理投資風險。
興業研究團隊認為,“跨境理財通”可投資品范疇大于港股通,不受單一機構QDII審批額度和匯兌額度限制。未來“跨境理財通”在試點區域、總額度、個人投資者額度和準入門檻等方面還有較大的空間。
“從市場環境來看,未來,海外央行降息周期開啟將使北向通迎來發展機遇。長周期來看,無論是外資流入還是內資出海都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銀行可優化系統對接、精選投資產品、強化風險測評、加強崗前培養‘等風來’。”興業研究團隊表示。
在田利輝看來,考慮到境內外的資金利差和證券市場的差異性,跨境理財通發展前景廣闊。這意味著,眾多機構正在積極爭取構獲得“跨境理財通”的“入場券”。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