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內需總體處于持續擴大、穩中向好的趨勢之中,但是,受制于投資和消費增長乏力,內循環機制尚未系統運行,內需不足仍然是我國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困難挑戰。以內需擴大作為核心工作是未來穩增長的基本路徑。未來需要有效統籌內需外需,短期內強化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實,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措施;中長期則需要深化體制改革,優化供求匹配,以“新三大需求”(即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為支撐,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在供需協調發展中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同時,進一步優化內需和外需互動機制。
從短期看,我國需要重點關注外需偏弱、內需增速偏慢以及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但基礎還需鞏固等壓力,特別是要警惕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內部因素疊加外部因素潛藏的共振傳染風險。擴大內需亟待宏觀經濟政策的強力支持。在宏觀經濟政策決策和實施中,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將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將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應對,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經濟大盤。
第一,建議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力,重在穩預期穩增長。堅持積極財政政策,著力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在適度擴大財政赤字的同時,要著力發揮特別國債、再融資債券等的功能,繼續擴大專項債規模,以更大的資金投入有效填補穩增長的資金缺口。著力支持穩增長、擴內需的關鍵領域和重要群體,比如,低收入群體的醫療和住房保障、農村地區的教育提升、房地產市場保交樓的資金周轉等。繼續強化減稅降費,給企業部門減負,特別是要用降低稅率等簡單、透明和普惠的政策舉措,提高積極財政政策的獲得感和有效性。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勢、經濟規模和市場預期,需統籌穩預期和穩增長的一攬子政策組合,將資金歸集達到較高規模,才能有效穩定預期、保障增長。當然,應有效合力使用特別國債、再融資債券和專項債等投融資工具,專項債使用要求避免“一刀切”,使用期限和資金撥付等要符合投融資規律,要按照項目規劃和實施進展來科學合理使用資金。地方政府或相關市場主體在各類投融資工具使用中要加強項目儲備,強化項目必要性、可行性、成本收益性等的前置研究與論證,杜絕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不符合環境評估以及不符合產業政策等諸多“容缺”審批。
第二,建議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注重大總量結構雙驅動。強化貨幣政策主動性,充分發揮寬松貨幣政策的信號功能,通過更加顯著的總量擴張政策來穩定和引導預期。在總量擴張的基礎上,通過優化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強化結構性優化的力度。著重在重點風險領域或重要經濟領域優化政策安排,同時,著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等的支持力度。比如,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是一個基本的政策邏輯,是要長期堅持的,但是,當前房地產市場部分調控政策已不符合市場發展現實以及市場穩定需要,要強調以市場為主導的資金配置機制和供求匹配機制。目前已出臺一系列房地產市場支撐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未來要繼續深化構建房地產新發展模式,加強資金保障,提高增長質效。
第三,建議因地制宜落實落細擴大內需政策舉措,提升經濟雙循環績效。當前,黨中央對擴內需和穩增長進行了戰略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要結合各部門和各地區的現實情況,有效地落實落細相關政策安排。在擴大消費需求上,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積極有序地落實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和完善消費設施等二十條支持政策。著重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裝家具和電子產品消費,以穩定大宗消費。在必要情況下,可通過發放家庭補貼、消費券等方式直接拉動居民消費。在穩定和優化房地產需求方面,要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和現實供求關系及時調整政策舉措,針對需求受限、融資不暢、賬戶凍結等核心堵點優化應對之策,提升房地產市場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的順暢化水平。從全國一盤棋角度,統籌促改革、擴內需和穩增長的關系,充分調動居民、企業和政府積極性,著力加強經濟高效內部循環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實施高水平開放,特別是制度型開放,提升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互動水平,加快構建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