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升級話費套餐選項,找不到降級選項”“要降檔套餐,需要解綁很多服務”“升級話費套餐可在手機上一鍵辦理,降檔就得去營業廳現場辦理”……據媒體調查,手機話費套餐大有玄機,概括而言就是“升級容易降檔難”。
套餐關系著電信運營商的錢袋子,想提高客單價也無可厚非,但前提是不能損害用戶權益。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升級容易降檔難”,不僅影響用戶體驗,也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說起來,“套餐套路多”時日已久。許多“不限量”套餐名不副實,使用起來處處受限;致電客戶時無不大談回饋贈送,對體驗結束后的自動續訂卻諱莫如深;以新套餐更優惠、更劃算為噱頭誘導消費者升級,卻故意隱瞞合約期限、違約金等限制性條款……如此這般,以“實惠”“便宜”之名,行套路用戶之實,只會讓消費者失去信任。
一些運營商套路滿滿,歸根到底還是觀念沒跟上“網速”。萬物互聯的時代,便捷、自由、暢通等是關鍵詞。這些詞匯標定著用戶需求,亦是市場變革的方向。就拿通信行業自身發展來說,從幾千元的座機安裝費到充話費送手機,從電話撥號上網到千兆寬帶沖浪,技術革新、產業升級始終朝著增質提速、破壁降費的方向前進。當此之時,還搞一些并不高明的套路,未免太落后了。再從更現實的角度看,我國5G套餐用戶數合計超過15億戶,“攜號轉網”大門打開,“網上辦、掌上辦”方便快捷,誰家服務好、誰家資費低,用戶自會用腳投票。若成天只算小賬,恐怕會在長遠大賬上損失更多。
電信行業是社會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務行業,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套餐告別套路,需要運營商提高服務意識,切實尊重消費者的權益,規范營銷行為;也少不了監管持續發力,對欺騙消費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套路營銷徹查、整頓、懲治。
多管齊下,有效降低運營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真正做到“套餐能看懂、選擇更明白、用著更放心”,這才是通信行業健康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