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官員近日宣稱美國必須支持在“高風險國家”的關鍵礦產項目投入。據路透社6日報道,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能源和投資高級顧問埃默斯·霍克斯坦當天在洛杉磯舉行的一場智庫會議上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必須鼓勵在西方企業不愿開展業務的國家開展采礦項目,以保證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關鍵礦產的可靠和可持續的全球供應。
霍克斯坦舉例稱,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贊比亞等國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對于滿足全球對生產清潔能源組件和電力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至關重要。他還表示,如果能源只能在限定的地方、按照限定的標準生產,那么能源轉型就不會發生。
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簽署的《通脹削減法》為開采鋰和銅等生產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設備所需礦物的企業提供了大量補貼,但大多被要求將主要生產環節限于美國本土和美國盟友國家。霍克斯坦表示,西方企業在擁有大量礦產資源,但“政治風險高”的國家開展礦產項目,也需要得到同樣的支持。
“為了支撐美國汽車電動化等新能源轉型的決心,有資格獲得《通脹削減法》補貼的礦物供應國名單必須擴大。”美國“Manufacturing Dive”網站稱,《通脹削減法》在頒布初期便遭到了批評,它為美國關鍵礦產供應鏈“脫離中國”設定了不切實際的時間表,并且其開出的補貼標準條件過于狹隘,令企業選擇面大幅度萎縮。美國企業和機構不可能僅依靠這些國家來滿足關鍵礦產的采購需求。
雅虎財經網站稱,拜登政府在4月底宣布投入1750萬美元支持在重要礦產獲取方面“減少對海外供應的依賴,加強經濟和國家安全”。美國能源部的最新報告顯示,在美國所需的43種關鍵礦物供應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進口。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近日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美國“非常擔心”中國作為重要礦產供應國的主導地位。報道稱,中國是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中無可爭議的領導者,約占全球稀土礦產和材料產量的60%。當前全球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礦產和原材料的需求正在飆升。例如,鎳、銅、鋰和鈷等金屬的最終用途非常廣泛,包括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等新能源生產設備。
彭博社稱,能源轉型所需的多種金屬價格近來升至高點。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其研究涉及的9種重要大宗商品中,至少40%的全球供應被控制在3個主要來源。其中智利、秘魯和中國的銅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全球有一半以上銅礦位于“高風險”地區,另兩種關鍵金屬鋰和鈷的開采風險則更高,嚴格的審查正在阻礙投資。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