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12日舉行總統選舉。選民將在包括現任總統瑙塞達、總理希莫尼特在內的8名候選人中投票選出新總統。多家立陶宛媒體和西方媒體紛紛聯系俄烏沖突,炒作立陶宛面臨“國家安全威脅”。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網站12日報道,立陶宛當地時間12日7時至20時舉行總統選舉投票,初步統計結果將于當晚公布。得票率超過50%的候選人將直接當選總統,否則得票率最高的兩名候選人將于5月26日舉行第二輪投票,得票率高者當選。“德國之聲”報道稱,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現任總統瑙塞達預計將在第一輪選舉中贏得超過35%的選票,并可能在決選中獲勝。
在俄烏沖突持續、俄對烏發動新攻勢的背景下,立陶宛和西方多家媒體渲染對俄羅斯的“擔憂”籠罩立總統選舉。立陶宛“Lrytas.lt”新聞網12日報道稱,立陶宛選民普遍擔心,如果烏克蘭輸掉與俄羅斯的戰爭,包括立陶宛在內波羅的海三國可能成為俄下一個目標。報道稱,立陶宛通訊社和民意咨詢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俄可能會對立陶宛發動進攻。
據“德國之聲”報道,立陶宛主要總統候選人認為,該國應該增加國防開支,以應對來自鄰國俄羅斯的“威脅”。瑙塞達和希莫尼特都支持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至少3%,高于今年計劃的2.75%。法新社稱,立陶宛打算利用這筆資金購買坦克和防空系統,同時支付2027年在立陶宛部署德國軍隊所需費用。
俄《報紙報》網站12日報道稱,立陶宛原本就是歐洲國家中的反俄“先鋒”之一。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立陶宛跟隨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大對俄制裁,支持對烏軍援,與俄關系日益惡化。2022年4月,立陶宛外交部宣布降低同俄外交關系級別,要求俄駐立大使離境,并關閉俄在該國克萊佩達市的總領事館,同時召回立駐俄大使。今年1月,立陶宛宣布向烏提供總額2億歐元的一攬子長期軍事援助。
《報紙報》網站援引專家的觀點報道稱,在俄烏沖突背景下,無論哪名候選人當選立陶宛總統,都不會令立俄之間的關系產生根本改變。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