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白來勤先生的散文集《鄉愁扯不斷》一經出版,便引來無數讀者熱捧和眾多學者熱評。在當今“泛文化”盛行、“偽文化”成災、自媒體泛濫的時代,這一文化現象實在令人欣慰。
《鄉愁扯不斷》是作者用文字丈量心靈厚度的人生記錄;是其故鄉情緣、金融情結、文學情懷、藝術情愫的現實彰顯;是中華優秀鄉土文化與新時代先進地域文化的文學表達。該書被文化圈譽為“古絲綢之路起點上淳厚質樸的風情,新浐灞渭河交匯處綿甜勁爽的世相,十三朝古都近畿區歷久彌香的老酒,十四運盛會舉辦地沁人心脾的新釀”,榮獲2023年度“首屆‘培華杯’金融文化節”金融文化成果獎。
為了研究《鄉愁扯不斷》所引發的文學現象,近日,陜西金融作家協會、金融作家協會陜西創作基地、《中國金融文化》西北交流中心、西安培華學院金融文化研究院、《西北信息報》社編輯部、西安市灞橋區作家協會聯合推出《品讀鄉愁》——白來勤散文集《鄉愁扯不斷》百家談,此舉旨在通過對該書的文化解讀,剖析這位灞柳赤子、文學嬌子的文學心路歷程和當代鄉土文學、金融文學的創作方向,從而達到以文化人、文以載道之目的。
縱觀當代文學現狀,已經成為“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叫賣場。即便有作品問世,要么找關系發表,要么自費出書,很多基層作家為了自己鐘愛的所謂“文學”,貼著報刊編輯的臉,牽著名家大咖的線,即使囊中羞澀,顏面掃地,依然癡心不改,且引以為豪的美名其曰“文學是神圣的”。之所以出現此類現象,究其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大量文學作品為了迎合新興市場,內容低俗、媚俗、庸俗,文學作品的核心價值觀出現了巨大偏差,說到底是缺乏經典之作,致使文學市場嚴重偏移,故而形成“圈子文學、娛樂文學”。
眾所周知,“作家是思想的激進派,行為的瘋子,寫作的機器,社會的刀筆吏”。優秀的作家既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忠實記錄者,又是人類思想的高度概括者。一個作家的作品,不是他的自傳,就是他的思想庫,或兼而有之。作家寫作是用筆與世界對話,參與社會變革,推動人類進步。總而言之,作家不是讀者的戀人,讀者也不是作家的情人。讀者的關注點是作家的作品,作家的注意力是讀者的心聲。
新世紀以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全球化、全媒體拓寬了文學的傳播途徑,網絡文學、微博和微信等的流行,使得文學的傳播、交流和互動更為便捷,文學的價值觀念、審美形態更為多元。對此,白來勤作為一名金融工作者、文學愛好者、行業作家,不忘本來,堅守初心,數十年如一日,利用業余時間,不遺余力投身于文學創作,贊美故鄉、謳歌金融、頌揚時代,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令人回味的優秀作品,贏得眾多讀者青睞,榮獲諸多殊榮,其情可敬,其舉可贊,是一位名副其實、德藝雙馨的優秀作家。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來衡量的,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白來勤先生用自己的文學成就證明,一個人的品行與格局,既是他的深度,也決定著他的高度。真正優秀的作品所表現的,都是發自靈魂深處的至性至情。同時也證明,作家用真情實感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對時代有真知灼見,才能產生動人的力量。一個真正的作家,思想的力量與感情的力量是一體的。大凡經典之作之所以具有不朽的魅力,能夠不斷刺激我們的想象,引起我們繼續追求的熱切渴望,就因為優秀的作家不但對自身所處的社會有著真切的了解,對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還因為他們總能立足于現實的高處,能透過今天去瞻望未來,不懈地為民眾鼓與呼。
縱覽當代文學,許多作家都回歸到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作為主流開放的、豐富的文學形態,現實主義是一種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創作手法,要求作家有更多方面的準備,做到主觀的真誠與客觀的真實相統一,二者缺一或割裂,都不會有現實主義。白來勤的作品始終追求真實、真誠,沒有矯揉造作和粉飾涂抹,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堪為當代現實主義創作的典范。從《品讀鄉愁》——白來勤散文集《鄉愁扯不斷》百家談中表達的觀點可以看出,欲創作具有中國文學藝術魅力的佳作,需要作家深入思考和不斷探索。創作雖有各種流派,表達的手法可以多樣,但是這些流派、創作手法都是從傳統與現實的交匯中,從對具體生活的體驗、感受以及希望改變這種現實生活的愿望中孕育、誕生出來的。離開現實生活,創作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時下,我們正處于互聯網和全球化時代,可以充分地運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自由地抒發自己的心情,但并不意味著隨心所欲,任性發揮,必須從豐厚的中華美學、悠久的中國文學和滋養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認識和感受我們的時代,寫出意味雋永的佳作,才能無愧于作家的稱謂。作家用什么樣的價值觀和品格立身處世,是決定其藝術風格的根本因素。白來勤從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入手,立德立言立品,做人做事做學問,在文學創作的百花園里,盡管他的文學地位還不是那么十分顯赫,但他的創作精神恰如“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值得研究,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