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隨全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一同揭牌成立,七年來,西安市作為陜西自貿區中心片區緊扣戰略定位,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以制度創新為“灌溉”源泉,讓一批批創新的“種子”在“試驗田”里破土發芽,茁壯成長,持續為區域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力量。
早上8點,陜西海川醫藥廠區內的15萬個倉儲貨位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作為西咸新區數字醫藥產業園區的核心“引擎”,這里不僅擁有著全國最大的醫藥物流單體式倉庫,還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醫藥流通集散樞紐,在這背后,都基于園區推行的“多庫合一”共享倉儲。
有了這個共享倉儲,企業入駐園區后,不需大量鋪貨也可享受庫存豐富、品類完善的供應鏈服務,破解了多年來醫藥企業必須滿足“一企業一倉庫一車隊”的經營難題,為區域內原本小體量、起步晚的中小醫藥企業松了綁、鋪了路。眼下,這項創新模式不僅通過了陜西省自貿試驗區創新案例認定,還吸引聚集了30多家醫藥企業,每天從共享倉庫發出的醫藥貨物覆蓋西部70多個城市和10萬家醫院、藥店、診所等醫藥機構。
“我們建立了一種怎么叫抱團取暖的模式。”陜西海川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肖作紅介紹了”共享倉庫”,“我們建立了一種怎么叫抱團取暖的模式,將我們這個這些企業集中起來,去尋求在新的這種醫藥市場的格局下的一種新的發展的空間,去助力他們這個更好的發展。”
以一個醫藥公司為例,如果一年銷售一個億,一年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初步估算在五六百萬左右,隨著共享倉庫建立起“多庫合一”的模式,企業僅需承擔物流中心相關使用費用,大概為150萬左右,成本大大縮減,企業也有了更多資金和時間去做更專業的藥品采購和銷售的工作,助力企業在專業賽道越走越好。
“一切訴求就是為了搬開企業發展的絆腳石,為企業做好全方位的服務。”近年來,灃東新城自貿辦依托轄區醫藥物流產業集聚的優勢,圍繞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和訴求,充分發揮自貿區的制度創新使命,大膽試大膽闖。灃東新城管委會發展和經濟運行部部長助理熊慰稱,下一步灃東新城還將加速進口藥品專用保稅倉的建設、試點進口藥品跨境電商零售模式。緊抓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新機遇,助力陜西自貿區打造成為全國的醫藥物流產業高地。
作為陜西自貿區的中心片區,多年來,西安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聚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開展系列改革創新,在貿易投資便利化、“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協同發展等方面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七年來累計形成686項創新案例,其中“鐵路運輸艙單歸并”“科創企業票據融資”等39項案例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肯定,88項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并通過實施機坪“直提直裝”、開通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以及上線運營全國首個國際商事法律線上公共服務平臺等一系列創新模式及改革舉措,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及法治環境,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
“我們將堅持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強化開放意識,加強協同創新,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綜合試驗平臺作用,努力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更多新路徑,貢獻更多的西安經驗。”西安市商務局副局長、中國(陜西)自貿區西安管委會副主任李群剛說。
來源:觸電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