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被下“最后通牒”。當地時間5月18日晚,以色列戰時內閣成員、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要求內塔尼亞胡政府在6月8日前制定加沙戰后治理方案,否則他將帶領其政黨退出以色列緊急聯合政府。《以色列時報》稱,內塔尼亞胡一直不愿意制定加沙戰后方案,他馬上反擊,稱甘茨的要求實質上是允許哈馬斯繼續掌權,讓以色列失敗。在以色列的政治光譜中,甘茨被西方媒體稱為中間派,內塔尼亞胡被稱為偏右翼。在戰時內閣組建7個多月后,隨著這場戰爭在以色列國內和國際上招致的反對聲不斷增大,其內部矛盾也浮出水面。多家媒體分析認為,甘茨退出并不會推翻內塔尼亞胡的聯合政府,但這將使其失去一個關鍵的制衡力量,令內塔尼亞胡更加依賴極右翼。
幾天內裂痕兩度公開化
“以色列領導層陷入高度公開的爭吵,”據英國《衛報》報道,2023年10月11日,在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后的第四天,內塔尼亞胡、甘茨以及現任國防部長加蘭特共同組建戰時內閣,這被視為以色列主要政黨團結一致應對哈馬斯的象征。據愛爾蘭廣播公司介紹,甘茨作為內塔尼亞胡的“頭號政治對手”,被普遍認為是決策圈中最溫和、最務實的;加蘭特雖然隸屬于內塔尼亞胡的政黨,但他曾與后者就司法改革發生沖突。因缺乏加沙地帶戰后計劃,戰時內閣裂痕短短幾天內已兩次公開化:繼加蘭特15日通過國家電視臺公開質疑內塔尼亞胡的加沙戰后計劃后,甘茨18日也通過國家電視臺對內塔尼亞胡喊話。
甘茨18日表示:“以色列人民正在看著你。你必須在團結和派系之間、在責任和無法無天之間、在勝利和災難之間作出選擇。”他威脅說:“如果你選擇狂熱分子的道路,將國家拖入深淵,我們將不得不離開政府。我們將轉向人民,建立一個贏得人民信任的政府。”
“甘茨沒有向哈馬斯發出最后通牒,反而向總理發出最后通牒”,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19日報道,內塔尼亞胡在甘茨講話后1小時便作出回應。他表示,滿足甘茨的要求將意味著“以色列在戰爭中失敗、放棄大部分人質、哈馬斯繼續存在并建立巴勒斯坦國”。
出于自身政治考量?
甘茨18日表示,目前以色列領導人處理巴以沖突的方式存在嚴重問題,他要求以色列政府為6個“戰略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包括讓被哈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質獲釋;加沙地帶實現非軍事化;建立一個由美國、歐洲、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共同組成的“國際民事治理機構”臨時管理加沙,并接受以色列的安全監督;讓加沙北部地區居民重返家園;推進以色列與沙特關系正常化等。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稱,甘茨威脅退出政府是“政治游戲”的一部分。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前副主席埃蘭·埃錫安19日表示,甘茨威脅退出政府,是為了在即將舉行的選舉中與內塔尼亞胡“區分開來”。他說,如果仔細研究一下甘茨的6點計劃,就會發現它并沒有對內塔尼亞胡構成真正的挑戰。
有分析認為,甘茨此前作為反對派,去年10月7日以色列遭襲后,人們對于政府的指責未能使甘茨蒙羞,但他顯然擔心自己會與對戰爭日益幻滅的情緒聯系在一起,從而導致自己的聲譽受到損害。
華盛頓會感到擔憂?
英國天空新聞臺分析稱,盡管甘茨的“最后通牒”成為充滿戲劇性的頭條新聞,但實際上它可能相當空洞。英國《金融時報》19日稱,甘茨領導的國家團結黨的退出不會自動推翻內塔尼亞胡的五黨聯盟,也不會引發提前選舉,因為內塔尼亞胡及其極右翼和極端宗教盟友仍將控制以色列議會120個席位中的64個席位。不過,這將標志著自去年10月7日襲擊后的跨黨派合作的終結,也將使內塔尼亞胡越來越依賴其聯合政府中的兩個極右翼政黨。
這兩個政黨由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和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領導,兩人都要求以色列在戰爭中采取更激進的態度,并在戰爭結束后推動在加沙重建猶太人定居點。本-格維爾將甘茨稱為“小領袖”“大騙子”,認為他“從加入政府的那一刻起就致力于推翻政府”,本-格維爾甚至鼓動內塔尼亞胡解散戰時內閣。
天空新聞臺稱,甘茨被以色列國內外的許多人視為理智的領袖,是以色列極右翼聯合政府中為人所接受的面孔,如果沒有他的緩和作用,內塔尼亞胡或將更受制于極端民族主義者的聲音。他的離開可能會讓華盛頓感到擔憂。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