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理財有沒有風險?
最近隨著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調,不少粉絲朋友又開始往銀行理財搬家了,這里面就有些粉絲朋友問,民營銀行的理財靠不靠譜?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相對要高一些這個我們都知道,而且也都有50萬存款保險的保障,那他們的理財呢?咱印象里民營銀行都是簡單的存貸款業務,但現在的確是有小部分頭部也開始有理財了。
今天周末有時間我們一起聊一下這個特殊的群體,民營銀行,跟股份制銀行銀行,都屬于我們一定歷史階段試點的產物,他跟村鎮銀行還不一樣,股份銀行一共12家,民營銀行一共19家,再也沒有變動。
民營銀行就是發起人是民營資本的銀行,雖然說股份銀行里民生、渤海、浙商也是民營資本,但是不列在民營銀行里面。
2014年第一批試點5家:
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
2016年第二批試點12家:
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江蘇蘇寧銀行、山東藍海銀行、遼寧振興銀行、吉林億聯銀行和梅州客商銀行。
2019年2家:
江西裕民銀行和無錫錫商銀行。
自此之后就再沒有新批的了,即使后來滴滴想辦東岸銀行、新疆想辦南疆銀行,都沒有批,基本上后面也不會有了。
這19家民營銀行基本上都沒有線下網點,都是依靠互聯網,但是各自憑借的渠道不一樣,背靠騰訊的微眾銀行和背靠阿里的網商銀行穩居頭部,沒有懸念,不管是總資產、營收、存貸款規模、利息收入、凈利潤,他兩家都占了一半以上,2023年微眾銀行的ROE與ROA分別高達26.18%和2.14%,高于網商銀行的20.55%和0.94%。
但比較奇怪的是,在目前銀行凈息差持續下滑的大環境下,民營銀行不但是凈息差最高的, 2023年凈息差還在繼續擴大,2023年有8家民營銀行的凈息差超過4%:
錫商銀行(6.23%)、微眾銀行(5.98%)、新網銀行(5.27%)、金城銀行(4.85%)、中關村銀行(4.33%)、華瑞銀行(4.30%)、藍海銀行(4.20%)和蘇商銀行(4.13%)。
別的銀行凈息差都到1.6%左右了,他們的存款利率就高,凈息差再更高,那是誰在以大幅高于市場水平的利率去借他們的錢呢?這些群體的不良風險會不會更高呢?
從2023年的不良貸款率來看,從高到低依次為:
網商銀行(2.28%)、三湘銀行(1.75%)、眾邦銀行(1.73%)、新網銀行(1.71%)、新安銀行(1.67%)、華瑞銀行(1.66%)、億聯銀行(1.61%)和中關村銀行(1.57%)。
數據倒也不是很夸張,但我們之前講銀行業的視頻里也講過了,銀行的數字不用造假,但的確是可以美化和掩飾的。
還是回到最前面的問題,他們的理財可不可以買呢?目前來看頭部的幾家還是代銷公募基金和別的理財子公司產品為主,自己加一點吸引客戶的流量補貼,這種模式是沒啥風險的。
來源:子南評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