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演唱會去旅行”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游新風尚。近日,山西太原連續舉辦兩場大型演唱會,吸引不少外地歌迷前來觀看。演唱會期間,太原開通多條免費接駁專線,地鐵也延時運營。演出場館為歌迷發放地方特產伴手禮,演唱會門票持有者還可免費游太原部分核心景區,免費乘坐公交地鐵。據統計,“五一”假期太原舉辦的5場演唱會帶動綜合消費超10億元,同時帶動主要景區、博物館、旅游休閑街區等接待游客568.52萬人次。
跨城觀演的同時解鎖“旅行副本”,已然成為時下年輕人旅游出行新選擇。今年以來,各地線下演出市場持續火爆。綜合平臺演出安排計劃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有上萬場音樂節、演唱會和話劇等營業性演出持續舉行,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市。“演出+旅游”成為城市旅游消費的重要“引流”密碼。作為文化消費與旅游消費的融合,“演出經濟”除了帶動演出票房本身之外,還帶動了演出所在城市出行、酒店、餐飲等文旅消費,“演出經濟”的杠桿效應和溢出效應得到凸顯。
線下演出市場的火爆衍生出諸多文旅消費新場景,展示了文旅融合的巨大潛力。除了演唱會、音樂節等,打造情景交融的沉浸式演出逐漸成為城市文旅消費的新風尚。特色劇場、戲曲藝術、旅游演藝、文化惠民演出等業態,激發了城市的元氣和活力,豐富了文旅市場供給。隨之而來的是城市文化的創新,將不同文化元素轉化為場景和故事,通過技術性和藝術性的創新,帶給游客感官、行為、思維和情感的深刻體驗。親子游、夜游以及火熱的“city walk”(城市漫步),用腳步丈量一座城市的工業遺存、古老街巷、文創街區等歷史文化地標,持續激活了城市中的人文資源與自然稟賦,實現與一座城的“深度對話”。重點旅游城市的歷史文化街區、街頭演出以及“livehouse”(音樂展演空間)等演出新空間共同打造的演出盛宴,也為城市增添了新的文旅消費場景。文旅融合升級,深入挖掘和創新城市文旅資源的打開方式和體驗模式,間接推動了現有休閑資源的活化和城市的更新,在旅游消費從“觀光型”向“體驗型”轉變的過程中,提升了城市文化影響力,強化了城市品牌塑造,推動其文化產業的繁榮。
文化創新彰顯著一座城市的生命力。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明確提出促進文娛體育會展消費,增加戲劇節、音樂節、藝術節、動漫節、演唱會等大型活動供給。以文旅市場作為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引進多場大型多元文化活動,豐富城市消費新業態,有助于打造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場景、新高潮。而從“演出熱”走向“城市熱”,獲取消費群體、流量關注的同時,更是一次對城市綜合能力的考驗。
能否把握良好契機,把文旅流量轉化為發展增量,并形成促進城市發展的動力和后勁,需要城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惠民惠企政策,建立文化活動的常態化機制,在不定期的大型演出活動外培育更多本土性演藝品牌,用更豐富、更多元的文化體驗滿足人民需求,讓各類消費場景不斷涌現,形成城市整體性文化服務的良性循環,持續放大文化旅游業的綜合效應,讓城市“曲終人不散”。據報道,為支持演唱會經濟發展,太原市成立了演唱會經濟服務保障工作專班,解決堵點難點問題。可見,演出創新與地方文旅雙向奔赴,能夠極大激發地方以文塑旅的新動能,激活文旅融合發展的“一池春水”,實現“演出+”的最大乘數效應。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