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陜西省渭南高新區崇業路街道的新二路農貿市場里人來人往,一排排攤位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水產、禽肉等商品,大家忙得不可開交。在檔口熱火朝天叫賣的商販、熱衷于討價還價的大爺大娘、小吃鋪品嘗美食的孩童……煙火氣在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中蔓延開來。
新二路農貿市場門前(本文圖片由渭南高新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如果說美食是市民的“幸福密碼”,那新二路農貿市場就是崇業路街道麻李村的“致富密碼”。麻李村是渭南高新區最大的城中村,面對地少人多的現狀,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考慮很多村民都是農民出身,對農產品更熟悉,麻李村決定由村集體領頭,投資與“農”緊密相關的農貿市場。
新二路農貿市場內的攤位
“2018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后,新增大小門面100余間,攤位100多個,從業人員超過1500人,每年收入達300萬元左右,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創12萬元的收益。2023年,麻李三組村民每人每年分紅增加到4000元。”麻李村黨總支書記李卓介紹道。目前,新二路菜市場已成為渭南高新區最繁華的農貿市場。
廣通便民市場臨街門面
與此同時,麻李村五組廣通便民綜合市場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和火熱招商中,建成投用后將成為麻李村第二個綜合農貿市場,將為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此外,麻李村還圍繞壯大集體經濟這一目標,先后建設麻李村工貿有限公司、新二路農貿市場、富斯特工貿有限公司,形成光伏電站、門面租賃為一體的村集體經濟規模,不斷提高村民的收益,鼓起村民的“錢袋子”,帶領村民不斷致富。
穿村而過的硬化道路干凈整潔,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煥發新顏,文化墻繪制、自來水、天然氣入戶、戶外廁所改造、LED太陽能路燈更換、電路升級改造、修建文化活動廣場等一系列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改造工程在大閔村落地。
鄉風文明是鄉村建設的靈魂。大閔村先后成立秧歌隊、籃球隊、舞蹈隊、鑼鼓隊,定期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評選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公婆等活動。良好的家風、淳樸的民風,正不斷凝聚著大閔村鄉村治理的向心力,激發著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產業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大閔村充分利用閑置資產、集體建設用地,建成大閔村便民市場,推動集體資產“動”起來、“活”起來。“菜市場一頭連著居民‘菜籃子’,一頭連著村民‘錢袋子’,市場里的攤位、商鋪、工作崗位,這些再就業資源我們會優先給村里有需求的村民。”大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陳宗合說道。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近年來,崇業路街道堅定發展信心,創新工作思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把著力點放在民生工程上,讓群眾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渭南高新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