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3畝的棚,基本采用農業機械作業,現在市場上的各種小型農業機械都能從大棚門洞開進來;現在正在采摘普羅旺斯西紅柿,都是用‘小火車’拉出來,特別方便、省力氣。”近日,我市農機大講堂暨春耕農機化生產現場培訓會在涇陽縣舉行,農業專家進行現場指導。
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各縣市區搶抓有利時機,組織農機大戶、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助農服務。
近年來,我市全面對標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大力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堅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機結合,積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建功立業。
認真組織參加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組織市、縣、鎮、村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赴安徽、西安、延安、榆林、楊凌等地參加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班。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主題,聚焦“兩條底線”和“三項重點任務”,強化政策轉化,提升基層領導干部抓鄉村振興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培養懂“三農”、會抓“三農”的行家里手。
扎實開展農村實用人才技術培訓。依托全市15個培訓機構、87個實訓基地和26個農民田間學校,以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為主線,組織西農大、咸陽職院教授、農業專家、農技人員緊扣農時節令,采取現場培訓、入戶指導、技術咨詢、農村喇叭、遠程視頻、發放資料等“手把手、面對面”培訓方式,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及農產品供求信息發布、農村電子商務等現代農業技術、公共信息服務和特色產業發展培訓,提升農民技能素質。
充分調動專技人員服務鄉村振興積極性。圍繞糧食和特色產業發展,開展市縣兩級基層農技干部素質提升培訓23期2753人次。推薦專家服務團2個、專家服務基地1個、服務基層重點聯系專家10人、陜西省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專家9人。引導科技專家下沉基層,對服務指導基層成效明顯、實績突出的專家,優先推薦項目申報及人才評選,推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神農英才”計劃人員1人,市農技站武明安獲得“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稱號。支持合作社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示范社,鼓勵“土專家”“田秀才”在服務特色產業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旬邑建農家庭農場韓建農、陜西小田家農業專業合作社(興平)田超選獲得“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稱號。
積極扶持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實施集體經濟“消薄培強”工程,全面鞏固“空殼村”清零成果,積極推廣“土地盤活、資產增值、產業引領、服務創收、聯合合作”等多種模式,加大農村閑置資產盤活利用,創新發展路徑,千方百計做大做強集體經濟。全市年收益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占行政村總數達到8%。聚焦部分農村“三資”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深入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行動。截至目前,全市1845個行政村已清收合同76142份、審查合同72471份、整改合同16271份。
來源:咸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