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癡迷購置精油,有時一次就買了兩千多元,“上線”經銷商每天還打電話誘導其發展下線……近年來,針對老年人的養生詐騙案件頻發,上海警方日前就破獲了一個使用劣質精油詐騙老年人的犯罪團伙。
精準坑老,戲碼翻新,盤點這些“養生局”,有的機構以免費贈品等為誘餌,層層設套騙老年人入坑;有的詐騙分子“大爺”“大媽”喊得親熱,“情感攻勢”下,老年人往往耳根一軟、腦瓜一熱、下單付錢。等冷靜下來,或者吃了陣子啥效果沒有,才恍然大悟。待到想退貨之時,一些商家往往已不知去向。被坑后能醒悟過來還是萬幸,更讓人無奈的是,一些老人即便察覺出是騙局,仍舊深陷其中。這個吃了無效就買別的,家里的保健品堆成小超市,家屬再怎么勸,也無濟于事。
老年人在菜市場“斤斤計較”,為何面對養生陷阱就“一擲千金”了呢?騙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之所以容易得逞,無疑是找準了老年人生活單調、缺乏陪伴、情感孤寂、懼怕疾病的軟肋。這也提醒我們,陪伴才是最好的保健品,是避免家中老人受騙上當的良方。子女要時常關注老人健康及生活近況,常溝通多陪伴,讓老人遠離孤單。定期帶老人體檢看病,糾正錯誤就醫思想,多科普保健和防騙知識,不給養生騙子可乘之機。
于社會而言,監管力量也急需加強。一方面,執法上加強對養生騙局的懲戒力度,立法上更科學精準地定義養生服務、養生機構。另一方面,保護特殊消費群體,也有必要拿出特殊辦法。如針對金融和電信詐騙設置“資金24小時后到賬”,規定老年人買保健品可“7日無理由退貨”,都是結合老年人的消費心理給予的特殊政策保護。從事后處置,到事前防范,保護網越織越密,“坑老”者才不敢亂來。
身處老齡化社會的今天,為“銀發浪潮”做好準備,不僅是個人的小事,也是國家的大事。各方協同發力,多多關照老年群體的心理需求、消費需求,為之提供更健全的權益保障,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也關系社會的穩定。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