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出臺房地產“滬九條”,引發高度關注。
5月份以來,房地產行業重磅利好頻出,各部門、各地方都在積極落實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于房地產有關工作部署的精神,出臺系統性、針對性舉措,從供需兩端齊發力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促進這一重要行業高質量發展,并非易事,需要統籌兼顧各方面因素,把握好政策的協調性和全面性。
首先,從5月份各部門、各地方出臺的最新政策看,統籌研究、多部門聯動是較為顯著的特點。
無論是政策文件的發布,還是對政策的吹風解讀,都不是一個部門單獨為之,而是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多個部門共同行動,兼顧土地供應、房地產開發建設、金融資金供給等重點環節,確保政策協同一致。
其次,力度大也是新政策的鮮明特點。以人民銀行5月份發布的三項政策為例,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降至新低等舉措被業界稱為“史詩級”的購房提振政策。各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也被業內認為是力度空前。
同時,一系列新政策的覆蓋范圍廣,涉及房地產的各項重點工作。這些工作既包括供給端的妥善處置盤活存量土地,進一步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打好商品住房項目保交房攻堅戰等,又包括需求端的降低全國層面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全國層面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調各期限品種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可謂充分考慮了當前房地產產業需要政策支持的各方面。
尤為重要的是,政策以人民為中心,滿足多樣化需求,關注執行層面的各類細節。以上海為例,房地產“滬九條”充分考慮到了非滬籍、單身人士、多子女家庭、離異購房等各種情況,統籌市場和保障、存量和增量,兼顧了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型住房需求。
此外,新政策實事求是,兼顧到了不同地區面臨情況的差異化。在各部門、各地方近期出臺的政策中,因城施策的特點非常突出,無論是保障房相關工作、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還是降首付、取消房貸利率下限,地方政府的作用都非常顯著,“自愿參與”“因城施策”等字眼頻繁出現。并且在針對首付比例、房貸利率下限等事關房地產的關鍵工作時,人民銀行等部門還明確,會根據未來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及時調整政策,調節供需。
在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協同下,房地產市場暖意融融。在銷售端,新房來訪量、二手房帶看量持續攀升,成交活躍度提升;在保障房方面,一些地方國企成功實踐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在房企端,資金壓力逐步緩解,多家企業順利度過償債高峰,償債壓力大幅降低,房地產的供需正在改善,風險不斷降低。
成效初顯,但不可懈怠。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問題仍然存在。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進一步堅持因城施策, 壓實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各方責任,協同聯動、同向發力,將各項工作做細、做實。相信依托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根基,伴隨當前開局良好、回升向好的大趨勢,房地產一定能夠更加健康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