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加強。作為建筑行業中用于增強混凝土的關鍵材料之一,鋼筋在保證建筑結構的力學性能、耐久性和整體穩定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筑工程建設中,鋼筋進入工地并投入正式施工前,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質量檢驗和準備工作,以確保其符合所有相關的安全和性能標準。
然而,不同國家的應用標準和方法存在差異,經常產生技術評估和質量認證方面的摩擦或糾紛,不僅增加了項目成本、延長了建設周期,甚至可能影響國際合作關系的和諧。
面對這一痛點,國家認監委于2023年4月聯合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標準化組織組織實施了建筑用熱軋帶肋鋼筋力學性能、化學成分測試試驗國際能力驗證項目,由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有限公司具體實施,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蘇丹、卡塔爾、科威特、也門8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近40家檢驗檢測機構積極參與。該項目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樣品制備、樣品傳遞、數據回收和結果統計評價等環節,目前已圓滿實施完成。
據介紹,鋼筋的力學拉伸試驗用于判斷鋼筋能否承受結構設計規定的荷載;其化學成分分析用于測定鋼筋中碳、錳、硅、硫、磷等元素的含量,以確認鋼筋是否具有所需的機械性能,適應特定建筑用途。這不僅是一項標準程序,更是保障工程質量安全的必要步驟。
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國際實驗室數據比對,相關國家鋼筋應用標準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得以確認,解決了因標準和方法差異導致的雙多邊檢測結果無法互認的問題,為鋼筋貿易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同時幫助參與的國際實驗室發現和解決在標準理解、試驗操作和試驗設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相關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和水平。
此次國際能力驗證項目的順利實施促進和加強了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檢驗檢測標準、技術和數據結果互認領域的技術交流,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