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數字文創與非遺的融合,以科技賦能非遺發展。”
“深化校企合作,打破不敢用新技術、固守老路的局面。”
“希望能加強對初創企業及小微企業的創業輔導。”
……
5月20日,漢中市新生代企業家暨創新創業座談會舉行,新生代企業家們圍繞傳承與創新、健康成長的新思路等話題暢所欲言、碰撞智慧、分享交流。
近年來,創新活力成為漢中的城市基因。在老街道、孵化空間、科技園區里,人才、項目、資本等創業創新高端要素集聚。漢中按照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生態新要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實施“燈塔領航”“聚力奮斗”“青藍接力”“強基固本”“品牌培樹”五大工程,進一步促進新生代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一大批懂經營、善創新、敢擔當的新生代漢商如同奔涌不息的漢江后浪不斷涌現。
時下,民營企業陸續進入“交接班”的高峰期,新生代企業家逐漸嶄露頭角。
這批年輕的“主力軍”不僅接過繼承父輩事業的“接力棒”,更以創新的技術理念賦予企業新的活力。
今年3月,“漢中藤編”區域公用品牌正式發布,知名度進一步擴大。耳熟能詳的南鄭區陳良順一家的傳承故事,便是漢中藤編事業發展的縮影。
▲在南鄭區黃官鎮的非遺藤編生產基地,工人們正忙碌著編織。
在他們家代代傳承下,近些年,藤編技藝逐漸“活”起來。尤其是陳良順兒子陳凌凱的加入,為這份非遺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學市場營銷的他,敏銳地感受到互聯網會帶來新的商機。讀大二時他就開了網店,2016年4月,網店做成了線上第一筆生意。“當年5月底就賣出了1萬多元,6月突破了2萬元,后來單子越來越多了。”陳凌凱笑著說。當年,網店實現了網絡銷售額100多萬。
大學畢業后,他選擇回鄉,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他吸納了一批年輕人參與產品研發,其中不乏美術設計的專業人才,他們結合流行元素,與老師傅一起擦出創新火花,新品接連不斷。還成立了電商公司,組建了電商團隊,在多個線上平臺開設10家店鋪,產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及歐美、東亞、東南亞十多個國家。2023年僅電商銷售平臺銷售額就達4500萬元,其中出口銷售額突破500萬元,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知名大品牌開始與他們合作。
“這幾天我們正在為國內近10個知名企業加班加點趕制端午節禮。”陳凌凱表示,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父輩身上吃苦耐勞的匠心精神就像燈塔一樣,每當在他迷惘的時候都會幫他指明前行的方向。
當前,極富創新活力的新生代企業家正逐漸成為漢中民營經濟的新生力量和主力軍。他們在繼承前輩艱苦奮斗、實干創業的優良傳統的同時,也具備了更高的心志、更寬的視野和更強的創新精神。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位于漢中經開區的漢中秦發糊精有限責任公司,最近正在如火如荼地調試設備,新廠房即將建成投用,冉皓天每天都很忙碌。
他的父親冉寶文在2002年成立了該公司,歷經20余年風雨,公司現有員工80人,有國內先進并通過行業認證的藥用輔料生產設備。2023年,年產6000余噸糊精、藥用淀粉、可溶性淀粉,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
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注入新鮮血液。老一輩留下了堅實的基業,決定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將發展的大旗落在年輕人肩上。
“目前我們與太極集團、揚子江藥業等70多個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其中90%的合作伙伴都是上市企業。搬廠房、增生產線,將進一步提高產能,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公司整體實力。”冉皓天期待著,5月底生產線的全面投產,這將開啟企業發展的新春天。
來源:漢中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