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6月1日是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今年的主題為“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5月28日,楊凌示范區科技創新局(科協)組織西農大博覽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普專家,分別走進楊凌高新小學、楊陵區高級中學,將科普知識送到學生身邊,讓大家享受一場“科普盛宴”。
“怎樣的動物才是昆蟲?”“有誰知道蝴蝶和蛾子的區別是什么嗎?”“蝴蝶對人類有什么貢獻嗎?”在楊凌高新小學,一場以《會飛的花朵——蝴蝶》為主題的科普講座正在火熱進行中。
只見課件上,一個個關于蝴蝶生長的知識、蝴蝶家族的秘密吸引著學生們的踴躍提問與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現場,博覽園相關負責人還向學生發放枯葉蝶蛹和羽化觀察籠,讓學生們觀察破繭成蝶的過程,了解蝴蝶羽化的艱辛,激發學生們崇尚科學、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學生高梓恒在課后回味無窮:“我特別喜歡蝴蝶,它們不僅看起來漂亮,而且掙脫束縛、破繭成蝶的故事也一直鼓勵我要好好學習。”
與此同時,在楊陵區高級中學的禮堂中,電影《鋼鐵俠》主人公變身的片段引發學生們熱烈討論。以此為契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陳璞花以“人工智能淺析及高中生職業規劃指導”為主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對未來就業市場的改變,并為高中生職業規劃提出寶貴建議,指導他們更好完成職業規劃。
“人工智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也特別喜歡這方面的知識。今天老師講得生動有趣,開拓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儲備。”楊陵區高級中學七年級10班學生任海程說。
“科普知識進校園是科技周系列活動中的一部分。通過這種形式,把‘科技種子’埋到每個學生心中,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為投身科技事業貢獻智慧力量。”楊凌示范區科協工作人員康靜說。
據了解,今年科技活動周期間,示范區科技創新局精心策劃了科普大篷車進校園、“講科學家故事 學科學家精神”、“破繭成蝶 蝴蝶養成記”科普進校園、科學實驗秀、人工智能科普講座進校園、線上農科專家云課堂、科技下鄉、科普進企業指導幫扶等9項活動。期間,還同步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弘揚科學家精神,講述楊凌科學家勇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的故事。
來源:愛楊凌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