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官網披露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新增了32條內容,其中除了31家支付機構獲批更名外,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付電子”)合并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付科技”)也獲得了央行批準,而這意味著平安旗下支付牌照將由兩張合并為一張。
針對牌照合并,6月2日,平安付電子方面稱,平安付電子及平安付科技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順應支付機構回歸支付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則要求,依法合規開展平安付電子、平安付科技的合并工作。
兩張牌照合為一張
具體來看,平安付電子與平安付科技合并后,平安付電子注冊資本增至11.6958億元、《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類型增加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全國),平安付科技終止支付業務并注銷《支付業務許可證》。
平安付電子方面表示:“關于合并工作,公司將及時、持續做好客戶告知與溝通工作,確保業務延續、客戶資金安全。”
從行業來看,上述牌照合并相關事宜與監管要求密切相關。《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明確,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應當遵守非銀行支付機構股權管理規定,同一股東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持有兩個及以上同一業務類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10%以上股權或者表決權。同一實際控制人不得控制兩個及以上同一業務類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事實上,近年來銀聯商務旗下也有多張支付牌照注銷或掛牌拍賣。比如,已經注銷支付牌照的寧波銀聯商務有限公司、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等。
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已經正式實施,明確了支付機構注冊資本、主要股東、實控人、高管人員等準入條件,同一股東直接或者間接持有兩個及以上同一業務類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10%以上股權的機構未來仍會選擇合并旗下公司或拍賣旗下多余支付牌照,以實現合規。”
多家機構更名
此外,“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的許可信息公示還顯示,央行同意31家支付機構更名,相關更名機構均在公司名稱中加上“支付”字樣。包括同意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網銀在線支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意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同意南京蘇寧易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南京蘇寧易付寶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同意網易寶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網易支付(杭州)有限公司”;同意網樂刷科技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樂刷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等。
支付機構更名也與監管要求密切相關。《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明確,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經央行批準,取得支付業務許可。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標明“支付”字樣。未經依法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支付業務,不得在單位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使用“支付”字樣,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支付業務許可被依法注銷后,該機構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得繼續使用“支付”字樣。
“2024年相關調整仍將持續,機構端會按照《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積極向合規靠攏。”在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看來,近年來,我國非銀行支付業務在小額、便民支付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預計今年支付機構除了合規需求,也會針對實體經濟需求對相關業務有所調整,并踐行“支付為民”理念,助力支付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來源: 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