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3.92萬億元,較9月末增加1.2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79萬億元。2022年二季度以來,信托資產規模企穩回升,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到2023年末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行業調整的壓力,信托業積極響應宏觀調控政策,緊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任務,不斷優化資產結構,加強風險管理,推動業務創新,實現了行業的健康穩定增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2023年四季度信托資產規模延續了持續回升的發展趨勢,且增速有逐步加快的趨勢,反映了信托業轉型工作已取得明顯的成效。
業務規模增速加快
近年來,信托行業轉型持續深入,信托資產規模持續回升,產品結構優化,信托業資本實力也在持續增強。
2023年,信托業資本實力持續增強。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所有者權益總額達到7485.15億元,較三季度增加23.38億元,環比增速0.3%。與2022年四季度相比,增加306.49億元,增速4.27%。2023年信托業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資本補充,增強了行業的資本實力和風險抵御能力。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有12家信托公司宣布通過利潤轉增和定向增發等方式來補充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信托業經營收入和凈利潤都實現了止跌回升,整體經營業績逐步企穩。在52家披露信息的信托公司中,2023年有28家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占比為53.85%;其中25家信托公司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占比為48.08%。2023年,信托業經營收入為863.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82億元,同比增速為2.96%;凈利潤為423.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1.3億元,剔除特殊情況(如因信托公司股權轉讓產生的一次性收入和利潤等),2023年信托公司整體利潤較上年小幅增長約2.29%。
“信托行業的發展更加注重質量與效益的平衡,通過業務創新、服務升級、風險控制和監管適應等多維度的努力,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隨著信托業務轉型的不斷深入,信托行業有望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社會和諧、推動金融創新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曾剛說。
資產配置能力增強
信托業務新格局正逐步成型。2023年3月,《關于規范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發布,將信托業務分為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25個業務品種。未來,證券投資、股權投資、財富管理等回歸信托本源的業務將逐漸成為行業發展主流方向。
“資管新規實施以來,信托公司發展標品信托,培育金融市場投資能力,信托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培育專業化的資產管理能力,大力開拓資產管理信托業務。”曾剛說。
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資金信托總規模達到17.38萬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約9300億元,環比增速5.66%;較2022年同期增加2.24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59%。從資金信托投向結構來看,投向證券市場(含股票、基金、債券)規模合計為6.6萬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8536億元,環比增速14.85%,合計占比38%,環比上升3個百分點;與2022年四季度末相比,規模增長2.25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51.52%,占比則提升近10個百分點。
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資產投向金融機構的規模為2.37萬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約1331億元,環比增速為5.95%,占比13.64%,與三季度末基本持平。與2022年同期相比,規模增加約3575億元,同比快速增長17.76%,占比小幅提升約0.2個百分點。
從證券投資信托的配置類型來看,2023年四季度末,組合投資占比為71.62%,較三季度末上升2.08個百分點。總體上看,信托公司專業化的資產配置能力逐步增強。
目前信托公司服務和融入大資管的合作生態獲得進一步培育。從信托的合作方式來看,銀信合作是信托公司開展外部合作最重要的渠道。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瑞豐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針對高凈值客戶,積極引入代銷產品,目前已與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代理資管業務,累計銷售金額達101.86億元,余額41.28億元,產品超過50款,滿足了金融消費者多元化的財富需求。
“隨著各家信托公司業務配套資源的逐步完善,家庭服務信托和家族信托的覆蓋面預計將持續提高,會有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信托制度帶來的益處。”中國信托登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鐵峰介紹,2023年6月至12月,共有54家信托公司開展了2798筆家族信托業務,成立規模為466.1億元。全行業共有38家信托公司開展了2077筆家庭服務信托業務,成立規模為37.8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保險金信托融合了信托和保險的特點,在養老規劃、財富傳承、風險隔離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同時也兼具普惠金融的特性,成為行業展業的重點方向之一。數據顯示,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業共有39家信托公司開展了10764筆保險金信托業務,成立規模為683.81億元。其成立筆數是所有25個業務品種中最多的,占全部新成立信托產品總筆數的35.39%。
高效服務實體經濟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求,是信托業轉型的重要方向。近年來,信托業穩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投入,著重引導資金進入工商企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的信托規模為1.52萬億元,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規模為3.89萬億元。專家表示,信托業需要圍繞“五篇大文章”,進一步強化對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的支持,在有效盤活存量和穩健促進增量的平衡中,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和服務模式創新。
“2024年,信托業將圍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要求,推進業務轉型和結構調整,同時加強風險管理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實現信托業的高質量發展。”曾剛表示,當前,信托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要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金融方面,信托業可以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業務效率、優化服務體驗;綠色金融方面,信托業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支持綠色產業和可持續發展;普惠金融方面,信托業可推出有針對性的普惠金融產品,幫助低收入人群提高生活水平;養老金融方面,信托業要加強養老金融產品的研發和創新,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靈活的養老金融服務;數字金融方面,信托業應結合自身實際,加強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經營和管理水平。
中國外貿信托董事會秘書屈鵬介紹,在普惠金融領域,外貿信托聚焦中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為中小微企業主、“三農”等提供高適配性的信托產品與服務。中國外貿信托2016年開始探索拓展農業普惠金融、農村基礎設施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模式,打造特色化的信托“三農”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已累計投放資金近230億元,支持“耕、種、管、收”全流程,覆蓋20多個省份的1000多萬畝土地。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