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日前報道,一項由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發布的在線調查結果顯示,ChatGPT已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不過總體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頻繁使用率仍偏低。研究人員對英國、美國、阿根廷、丹麥、法國、日本6個國家的1萬多人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只有1%的人每天使用它,法國和英國為2%,美國為7%。
此種狀況的出現,或許存在多方面的緣由。其一,可能是由于人們對于新技術的接納與運用需要一個過程。盡管ChatGPT功能強大,然而對于普通大眾而言,要切實將其融入日常的工作與生活,尚需時間去熟悉與適應。其二,亦可能是當下ChatGPT的應用場景與功能尚未能完全契合大眾的需求。人們或許對其寄予期望,可在實際運用中發現難以完全滿足自身的期許,進而降低了使用的頻次。
值得留意的是,調查結果也顯示,年輕群體更傾向于高頻次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18至24歲人群中,高達56%的人表示至少使用過一次ChatGPT,而在55歲及以上人群中,這一比例僅為16%。這反映出年輕一代對新技術的敏感度與接納程度更高,他們更樂意去嘗試與探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群體的使用習慣與需求,或許會對ChatGPT及類似工具的發展產生關鍵影響。
對于ChatGPT以及整個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而言,此次調查結果是一種提醒——開發者們要更為深入地洞察用戶需求,持續優化并拓展功能,以提升工具的實用性與易用性。同時,這也是一個機遇,讓人們更為清晰地認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與潛力,從而推動更多的創新與應用。
總之,ChatGPT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未來發展充滿挑戰與機遇。我們期待在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創新之下,它們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真正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與驚喜。而這需要各方共同發力,包括開發者、使用者以及整個社會的支持與推動。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