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宜川縣委副書記尚文隆、縣水務局局長賀偉、縣民政局局長黑文祥、縣教科體局局長徐興國、云巖鎮黨委書記杜云出席發布會。
宜川縣介紹“小切口”改革工作進展及成效。2021年換屆以來,宜川縣堅持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領,奮力走“生態優先、文旅融合、立工強農、全民營商、優教聚才、城鄉共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黃河文化旅游業和以蘋果、食用菌為主的現代農業,以及以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為主的新型工業。
牢樹改革破題思維,把改革作為破解深化“三個年”活動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堵點痛點難點的重要法寶,作為融入新時代延安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六四”工作布局和市委“12345”年度工作安排的關鍵一招,緊扣縣委十九屆八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重點任務,因地制宜推進基層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活力。
堅持科學謀劃,改革方向更加清晰明確。將全面深化改革納入重點任務,聚焦辦好民生大事、關鍵小事,引導全縣各級各部門樹立凡事必有解的工作思維,強化思路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推出了一批有溫度、有力度、讓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小切口”改革,總結形成了一批“宜川經驗”,真正在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上實現“大作為”,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群眾。
堅持有解思維,改革舉措更加系統集成。為解決黃河沿岸產業缺水、人飲補充用水等突出問題,深入調研論證,科學制定規劃,提出“因地制宜、土專結合、先易后難、農水聯動”抗旱保供建設思路,著力破解“最合適產業”的“不適”問題、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問題、鄉村振興和推動共富問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宜川方案。同時,全力建設抗旱保供綜合試驗示范區,以水資源優化配置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多目標共贏?!拔宕笃瑓^”抗旱保供工程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用水和人飲補充用水問題。
堅持主動作為,改革導向更加務實鮮明。緊盯便民、利民、惠民、為民,主動謀劃、精準施策、務實推進。在鄉村振興領域,緊盯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蘋果高質量發展“雙萬”示范工程,打通制約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堵點難點,讓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發展紅利;立足區域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推廣國有野生連翹經營權出租試點改革,拓寬群眾致富增收渠道。在教育領域,穩步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城鄉中小學緊密型一體化辦學實現全覆蓋,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逐步縮小。在醫療衛生領域,積極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統籌醫療衛生資源,實施一體化管理,促進工作重心下移、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就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在就業領域,探索推行“1+5”就業創業機制,依托無錫新吳區駐宜川縣人力資源市場,實施“定方向、擴崗位、織網絡、提效率、強服務”五項措施。在社會救助領域,著眼于解決大多數老百姓的基本民生需求,積極探索用基層黨組織融合社會救助力量,整合各部門救助資金項目,聯合創新救助方式,使社會救助工作更加高效、精準、科學、便捷、陽光,走出了一條經濟欠發達縣兜牢兜準兜好民生底線的路子?!叭诰戎睓C制得到民政部和省市的關注認可,并在全市范圍進行推廣。
堅持守正創新,改革指向更加精準聚焦。深入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從“企業側”和“群眾側”深化改革,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建立重點項目全程幫辦代辦制度,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多評合一、并聯辦理、幫辦代辦”等服務機制;創新推出“宜小審帶您進大廳”系列活動和證照臨期提醒服務,企業開辦實現零成本。建立“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季測評制度。推行金融+稅務“一站式”服務,持續深化“稅銀合作”,強化“銀稅互動”。聚焦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緊盯“降成本、提效率、出新品”目標,鼓勵圍繞產品、技術、管理、服務等領域開展“土法創新”,全力打好“土辦法+新科技”組合拳,努力造就一批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孵化轉化一批新科技、新成果、新產品,持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聚焦基層社會治理,探索建立服務群眾“周‘解憂’+”工作機制,及時將民生訴求和矛盾糾紛收集起來,統籌聯動,真正用心用情把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同時,全面推行“155”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建成“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創新推行“統、調、控”調解工作法,突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以“小切口”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大變化”。
宜川縣表示,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和省委、市委的新要求,樹牢系統思維和有解思維,全力以赴、久久為功抓改革、促發展,著力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文化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