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合肥至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中歐班列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駛出。
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內,轉運卡車往來穿梭,大型龍門吊有序裝運印有“中歐班列”等字樣的各色集裝箱。5月,有近40列中歐班列滿載著汽車、光伏儲能等“安徽造”產品從這里駛往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
“從十年前開行之初全年十多列,到現在平均每天一兩列,線路通達全球18個國家、144個國際站點城市,大大拉近了安徽和世界的距離。”合肥鐵路物流中心營銷經理候忠成說。自合肥中歐班列開行之初就參與其中的他,見證了這個“鋼鐵駝隊”的晝夜星馳和迅速拓展。
地處中國內陸腹地,包括安徽省在內的中部六省不沿邊、不靠海,一度被認為是對外開放的“洼地”。如今,隨著中部地區不斷暢通開放通道、升級開放平臺、優化開放環境,曾經的“開放洼地”將發展的目光看向世界,一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正在形成。
在湖北,“空中絲路”暢達全球,亞洲最大的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今年貨運量預計突破120萬噸;在河南,跨境電商進出口從2015年的不到400億元人民幣,發展到2023年的2371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超25%……通過打造多個國際物流通道,中國中部地區正在建立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出海”的國際物流體系。
持續升級擴容的開放通道為中部地區“擁抱”世界夯實根基。數據顯示,2022年,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1.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6個百分點。2023年中部地區國家級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3萬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額也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實際使用外資24億美元。
中部地區是中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正在發揮各自產業優勢,尤其是在新興產業領域加速發展,為更好地“走出去”“引進來”注入新動能。
2023年8月21日,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氫能源智軌電車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州古晉市試跑。
今年4月初,一款全新的智軌電車亮相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開啟為期40多天的試跑。智軌電車的生產方正是位于中部省份湖南的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
這款由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的智軌電車具有虛擬軌跡跟隨能力,此次在伊斯坦布爾試跑的車輛搭載智能駕駛技術,可以進行有人值守的正線全自動駕駛,設計時速可達100公里。“將為伊斯坦布爾城市公共交通帶來新的綠色出行方案,緩解交通擁堵壓力。”中車株洲所旗下中車智行總經理彭忠紅說。
湖南株洲聚集著400多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配套企業,產業集群年產值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其生產的電力機車、城際動車組等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穩居世界前列。
在將汽車產業列為“首位產業”的安徽,今年1月至4月汽車產量達92.9萬輛,占全國比重超過10%;新能源汽車產量33.1萬輛,占全國比重超過11%。不斷發展的汽車產業吸引了德國大眾、大陸馬牌等外資企業持續增資布局。
2023年10月25日,大眾安徽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的工廠車間。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第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大眾安徽的整車制造基地2023年底正式投產。據悉,其面向中國市場的車型不久后將上市。
“安徽省及合肥市政府在電動出行和數字化未來方面與我們有著共同愿景,這是攜手并進的基礎。”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皖鏑說。
今年3月在湖南長沙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提出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5月中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支持中部六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鞏固外資外貿基本盤、完善內貿流通體系,加快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建設,支持中部地區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近年來,中國商務部支持中部等地區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安排外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部省份開展對外貿易提質增效的示范工作;指導中部地區參與“絲路電商”合作,支持河南省在歐洲新建6個海外倉,相關跨境電商空中航線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安徽出臺支持利潤再投資、省級外資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認定辦法和政策措施,構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體系;湖南持續打造“跨國公司湖南行”品牌活動,通過歐洽周、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等重大經貿活動吸引外資;江西提出創建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創新招商模式、優化土地要素配置、提升項目審批時效……今年以來,中部六省也加緊出臺相關措施,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改善營商環境、便利外籍人士工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中部地區地大物博、人才資源較為突出,加上高科技產業布局呈現向中部擴散趨勢,是外商近年來加大在中部地區投資的主要因素。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