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正在辰宇西北中藥材市場采購
2024年1月,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中醫藥強省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建立健全“秦藥”大宗道地中藥材和區域特色中草藥種植、炮制、采收等標準體系。同時,根據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顯示,陜西重點品種藥材達到283種,占全國77.7%,被定為全國重點道地藥材產區。隨著省市一系列利好政策連續出臺,讓中藥產業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憑借強大的道地“秦藥”資源,西安中藥材市場大有可為。
中藥材生意前景廣闊
中國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金額12.7億美元,出口量達22.2萬噸。我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和中藥飲片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展現出中藥材行業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做中藥材生意,離不開“四大藥都”,安徽亳州市、江西樟樹市、河南禹州市與河北安國市,它們已然成為國內中藥材的重要產地與集散地。
其中,亳州市不僅是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保健飲品生產基地,還坐擁全國規模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年銷售額超560億元。樟樹市則將藥元素融入項目建設,打造集中藥貿易、產研轉化、文化傳承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岐黃小鎮、中醫藥主題旅游街區等,做活“中醫藥+”新業態。禹州市憑借獨特的中藥材炮制技藝,依托周邊鄉鎮40萬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實現年銷售中藥材突破8萬噸,年交易額近40億元。安國市加速推進倉儲物流商貿區建設,著力打造質量標準化、交易電商化、服務智慧化的現代中藥材交易中心。
“作為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聚點,中藥材批發市場不僅承載著商品集散、交易結算等功能,還起到了價格形成、信息綜合、調整供需等作用。”西安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中藥檢驗專家謝志民認為,以產地市場、銷地市場與集散地市場相結合的批發市場體系,仍是我國中藥材交易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環節。
作為曾經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西安各大藥市發展如何?近日,在五家中藥材批發市場發現,作為綜合物流樞紐城市,依托陜西省中藥材年產量過百萬噸、中醫藥人才濟濟與科技力量雄厚等優勢,吸引了近千戶零售藥商在西安聚集興業。但隨著西安萬壽路中藥材市場的拆遷,西安中藥材市場的格局被“一分為五”,由于缺少成規模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藥商們分散經營效益降低,行業需要重塑展銷“窗口”,讓中藥材產銷兩端真正實現“雙向奔赴”。
中藥材市場幾度搬遷
今年55歲的藥商吳金昌是陜西商洛人。上世紀90年代初,受父輩的影響,他背著藥材從老家乘坐班車來到西安,第一站就是到康復路“淘金”,一干就是30多年。彼時,西安還沒有中藥材專業批發市場,像老吳一樣的藥商只能拿著盤子秤,放上幾袋貨,與各類商販一起擠在馬路市場“吆喝”叫賣。
奮斗了兩三年,老吳也搬進了曾經的西北五省中藥材的拿貨“圣地”——萬壽路中藥材市場。“當時市場不大,但買貨的人卻不少。大約在千禧年前后,是中藥材批發的黃金時代,客商進貨都是以萬元為單位,大家每天都要扛著過人高的麻袋到物流發貨,最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老吳回憶道。
2015年,讓位于城市發展,萬壽路中藥材市場正式拆遷,1000余家藥商幾經輾轉,最終被分流到了三個地方:雨潤中藥材市場、天晟(809)中藥材市場和貝斯特中藥材市場。2022年,天晟(809)中藥材市場再次拆遷,又分裂成鴻益達中藥材市場、鴻杏林中藥材市場與永豐中藥材市場(現今為辰宇西北中藥材市場)。
“雖說有了更多的中藥材市場,但早沒了最初藥行聚集的‘旺’氣。”經歷過萬壽路與天晟(809)中藥材市場搬遷,西安的元老級藥商曹社無奈地說。2015年西安市政府曾引導藥材市場搬遷至雨潤市場,但20多年來同行們家都在東郊,要拋下一切去北三環外的雨潤做生意,光是來回路上每天就60多公里,這對藥商們來說并不容易。目前,留在雨潤中藥材市場的正常經營戶有13戶左右,多以租用庫房的形式維持生存。
鴻杏林中藥材市場是五家之中距離市中心最近的藥材市場,大約有200家商戶,在同商圈花鳥魚蟲市場的拉動下,人氣最旺。但由于市場位于地下一層,由車庫改造而成,受雨天和樓上澆花影響,部分商鋪常年出現漏水問題,導致藥材泡水霉變。同時,該市場內空間相對封閉,商戶經營環境不佳。
離萬壽路中藥材市場原址最近的鴻益達中藥材市場,雖然緊鄰物流轉運中心,貨品運輸與交通條件便利,但市場建筑主體為臨時建筑,處于幸福路區域改造范圍,未來可能存在變動風險。目前,該市場有100戶左右商戶仍在經營。
貝斯特是西安現存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市場,坐擁近220家商戶。作為貝斯特曾經的商戶之一,老吳回憶說,市場交通不便利,沿街而建的商鋪沒有“圈出”市場氛圍,主街商鋪沿馬路開設,南面太陽直射,藥材從早曬到晚,容易變質。
辰宇西北中藥材市場位于長樂東路地鐵半坡站口,目前經營戶有約100家,其中包括承接原永豐中藥材市場的一部分商戶。老曹說,他是從貝斯特藥材市場搬過來的,主要原因是該市場距離地鐵站近,交通便利且經營環境好,商鋪產權屬于開發商,可長久經營,同時,入駐可享免租兩年,光是房租就能節省10萬元。
西安藥商等待市場“覺醒”
走訪中,最讓藥商們發愁的是,因土地用途變更、處于文物保護區域或拆遷改造范圍內等原因,西安現存的多家藥材市場隨時可能面臨拆遷風險。
“距離萬壽路拆遷已經過去9年,有的藥商關了鋪子僅租一間庫房存貨,等待再次進入市場的時機,而有的則是徹底告別了中藥材生意。”謝志民惋惜地說,西安中藥材市場“四分五裂”的現狀,難以滿足中醫藥行業發展的現狀,藥商們都盼望由政府部門牽頭,省市聯動,為西安打造統一的中藥材批發市場。
打造統一的中藥材市場,不僅是為中藥材展銷提供“窗口”,更是推動中藥材行業向“新”而行、提“質”發展的關鍵。
謝志民認為,西安中藥材市場發展要建立集中市場,解決市場分散問題。選址既要符合市政規劃,又要吸取以往教訓、滿足商戶生活便利,并采用“政府主導、企業參建”模式,由有實力和體量的大型企業承辦實施西安中藥材市場振興工作。
隨著藥商們的回歸與抱團發展,在集中經營的虹吸效應與利好政策的雙重加持下,西安將延長中藥材上下游產業鏈,實現藥材交易、物流、倉儲、信息服務等一體化發展,向新的“西北藥都”發起沖刺。
來源: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