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神木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緊緊圍繞“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這條主線,以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提升基礎設施功能、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持續加大產業項目資金投入,扎實推進一批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助力鄉村全面升級,努力在神木這片土地上,繪就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壯美畫卷。
奏響產業振興曲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基礎,也是引領鄉村實現全面振興的動力源泉。2024年,神木市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抓手,圍繞“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在濱河新區街道水磨河村三組施工現場,一座座現代化的溫室大棚拔地而起,錯落有致地鋪排在綠色的田野之中,為夏日的村莊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水磨河村三組自然環境優美,地下水資源豐富,距離城區只有10多分鐘的車程,隨著神木市城區的拓展,水磨河村成為城區和新區的主要承載區域。2024年,濱河新區街道按照“一提一打一建一優”(提升生態旅游新區打造綜合服務驛站,建設近郊農業接續地,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依托水磨河村三組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盤活土地資源,向市鄉村振興局申請修建智能溫室大棚,強化“菜籃子”建設,打造富農惠民工程。在前期實地調研中,濱河新區街道與市鄉村振興局緊緊圍繞“服務城市、富裕農村、繁榮市場、保障供給”的這一目標,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思路,推進項目建設。據了解,該智能溫室大棚項目占地130畝,是對部分舊大棚拆除的基礎上新建的,共計劃修建大棚80座。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完工,建成大棚35座;三期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招商引資同步推進。當前,濱河新區街道與水磨河村村委會早早開始了招商工作,并與神木市信產集團達成合作意向,大棚建成后,由該公司負責運營,前10年每棚收取租金7500元,10—15年每棚收取租金8500元。神木市信產集團將充分發揮自身“智慧+”優勢,打造現代化的近郊休閑觀光采摘園,積極融入市區“半小時經濟生活圈”,豐富市民生活。水磨河村黨支部副書記郭小剛說:“之前大棚年久失修,面積小,租戶少,種植利用率低,現在有了國企的支持,我們村一定會取得好成績。下一步,我們將用足用好國企資源,多學習種植和管理技術,帶動村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
據了解,2024年,迎賓路街道杏花村前王家畔組日光溫室大棚配套灌溉項目、高家堡鎮馬家灘村集體經濟大棚櫻桃種植項目、中雞鎮中雞村三組蘑菇大棚項目、西沙街道麻家塔村蔬果冷藏庫及大棚廠區道路硬化項目、沙峁鎮沙峁村溫室大棚項目、賀家川鎮清水源村張興莊組集體經濟大棚配套水源項目等將陸續開工建設。一座座溫室大棚構成了一幅產業振興的新圖景,也將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棚”。
點亮百姓致富路
緊抓項目建設的黃金期,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才能確保鎮村高質量發展。“一 、二、三 ,加把勁......”在永興街道柳溝村,路燈安裝工程正在緊密鑼鼓地進行中。施工現場,工人們齊心協力地喊著“戰斗”口號,加班加點作業,挖坑、打混凝土、抬桿、擰螺絲......每一個環節,工人們絲毫不松懈、不馬虎,確保路燈安裝順利進行。
柳溝村共335戶937人,該村部分小組路燈年久失修,燈光昏暗,部分小組未安裝路燈。每到晚上,務農的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存在安全隱患。永興街道向市鄉村振興局申請路燈安裝項目。經過技術團隊前期實地考察,確定了路燈安裝點位、數量、燈型等,并第一時間組織施工隊施工,推動項目落地。現場負責人王玉生說道:“ 工程是從五月初開始的,我們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嚴把質量關和技術關,不斷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程月底完工。”
“目前,部分路燈已經實現照明,村民們很是高興,道路崎嶇,有了路燈,村民們夜間出行也安全。路燈安裝后,既增加了村民生產效率,也為村子今后增產豐收提供了保障。”柳溝村村黨支部書記郭開春說。
永興街道柳溝村路燈安裝工程涉及柳溝組、斗道峁組、元圪垯組等七個小組,共安裝6m太陽能路燈284盞。據了解,2024年,孫家岔鎮神樹塔村、王道恒塔村、柳樹峁村,永興街道柳溝村、七里廟村,大保當鎮永武村、紅泥壕村,高家堡鎮古今灘村、涼水井村等將陸續實施太陽能路燈安裝工程,為村民夜間出行筑起一道明亮的“安全屏障”。
奮進新征程,實干譜華章。2024年,神木市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帶動鄉村產業升級,重構鄉村治理體系,共實施鄉村振興項目229個,總投資2.6億元。如今,一個個項目正從圖紙變為“看得見的實景圖”,給足群眾“摸得著的幸福”。下一步,神木市鄉村振興局將繼續用好用活政策,加快推進項目庫建設,同時立足各鎮街、村組實際情況,確保謀劃的項目落地生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和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