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三秦大地一派豐收景象。
田野里麥浪滾滾,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6月6日至7日,陜西日報社“高質量發展看咸陽”全媒體行動調研采訪團走進咸陽市部分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看新廠房、新設備、新成果,聆聽創新故事,感受企業堅定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
一粒粒石英砂浴火重生,讓基板玻璃成為千億級電子顯示產業集群的重要一環;自主研發的交流調壓穩壓裝置在高原、海洋、沙漠等環境下,依然能實現電壓、功率實時可控;90萬噸再生資源項目實現廢紙、廢水無限循環利用,正朝著武功縣首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
圍繞項目轉,聚焦項目干。咸陽市緊扣高質量發展創新提升目標,堅持“以高質量項目論英雄”,搶抓項目建設黃金期,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換代,搶占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基板玻璃背后的“產業密碼”
一粒小小的石英砂,通過核心技術和精密工藝,變成一片厚0.4毫米的G8.5+基板玻璃。這其中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6月7日,彩虹顯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展廳內,一塊塊科技感十足的顯示屏上,正展示著彩虹股份與中國基板玻璃的前世今生:
2003年開始液晶基板玻璃產業化研發;2008年生產出中國第一片G5基板玻璃;2014年獲批我國首個平板顯示玻璃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2022年,建設中國首條高世代大噸位G8.5+基板玻璃生產線;2023年10月,生產線點火投產;2024年3月,新一條生產線點火投產……
車間里,一粒粒石英砂經過溢流下拉法成型下落,在完成精切、研磨、清洗、檢驗等嚴密工序后,就能實現華麗“變身”,成為一張張又大又薄的基板玻璃。
基板玻璃是一種表面極其平整的薄玻璃片,是構成液晶面板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微電子、光電子和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中。20年研發,需要突破的壁壘何其多、何其難!
“我們突破的料方壁壘、設備壁壘、工藝壁壘3大壁壘,曾被業內稱為無法跨越的‘死亡之谷’。”G8.5+基板玻璃生產項目負責人劉琎說,G8.5+基板玻璃讓中國基板玻璃產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目前,公司液晶基板玻璃產業已建成咸陽、合肥、張家港、成都4個生產基地。
G8.5+基板玻璃生產項目規劃總投資200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投資91億元,主要建設8座熱端窯爐和4條冷端生產線,具備年產580萬片基板玻璃的配套能力,可帶動就業1580人,市場占有率可超過15%,對咸陽打造“面板+基板”雙龍頭引領的千億級電子顯示產業集群具有重要作用。
“該項目可充分轉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世代基板玻璃創新科研成果,實現進口替代,確保我國1.5萬億規模液晶面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劉琎說,企業將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更高精度、更薄柔性基板玻璃核心技術,逐步提升G8.5+基板玻璃產業規模化、國產化水平,開拓車顯玻璃、芯片封裝玻璃、微晶蓋板、醫用玻璃等新陣地。
智能電力裝備蓄勢待發
6月6日,在位于咸陽市裝備制造產業園的三立智能電氣產業園內,智能電氣一號廠房智能鈑金生產線上,工人正在操作數字沖床的電腦面板,根據圖紙要求在一塊塊鍍鎂鋁鋅板上進行數控沖孔。旁邊的展區里,四五百臺擺放有序的高低壓開關柜,即將交付客戶。
“高低壓開關柜混合裝配線是企業的創新技術之一。將高壓裝配線和低壓裝配線進行混裝,可以大大縮減客戶人力成本。”三立智能電氣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桑新峰說。
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不斷推進,智能化高壓開關設備作為電網中重要的輸配電設備,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三立智能電氣產業園展廳里,分區擺放的幾臺白色設備十分醒目。桑新峰介紹,這些企業自主研發的交流調壓穩壓裝置,不僅能夠在高原、海洋、沙漠、極寒等環境應用,還能實現電壓、功率實時可控,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該項目研發檢測實驗樓、綜合樓、智能化生產車間已全面建成,今年4月已正式投產運營,預計年產高端智能型開關設備8200套、國內領先的電網電能質量治理產品4100套,年產值可達12.3億元,帶動約400人就業。
桑新峰表示,未來,企業還將與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設“5條生產線+1個國家級試驗檢測中心+1個聯合實驗室”,全力打造輸配電設備智能化、綠色化制造基地。
“咸陽市裝備制造產業園以輸配電、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新能源光伏為三大主導產業,先后引進正泰智能電氣西北產業園、法士特咸陽產業基地、隆基樂葉光伏組件3個產業龍頭項目,帶動西電集團咸陽智慧產業園、三立電氣、華沃思特等一批高質量項目落戶園區。”咸陽市裝備制造產業園管理委員會招商局局長張鵬說,今后將圍繞三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積極引進優質項目,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打造再生紙的“綠色工廠”
資源有限,循環無限。
“我們每生產1噸紙,可以減少5.42噸碳排放,還可以減少600度電、1.2噸的標煤、3立方米木頭、100立方米水。”6月7日,走進武功東方智慧90萬噸再生資源項目基地,車間明亮整潔,聞不到任何異味。該項目負責人趙勝利說,在這里,廢舊紙箱和工業用水實現了再生循環利用。
如何將一張張廢紙“壓干榨盡”,實現無限利用?
在廢紙原料堆放場,一輛輛滿載廢紙的車輛有序過磅、抽檢、定級。隨后,工人將廢紙送往以數字化控制的新型智能化生產線的主控車間,經過上料、碎解、制漿、造紙等流程,最終變廢為寶。
“我們將‘無廢’理念貫穿生產運營的每個環節,堅持以‘過程控制’推動全流程綠色轉型,充分依靠科技創新推進清潔化改造,實現高能耗設備改造、廢水凈化重復利用、廢水處理產生沼氣再利用、生產自動化等技術升級,著力打造‘綠色工廠’。”趙勝利說。
生產線上,機械手臂上下揮舞,一卷卷定制生產的再生包裝箱用紙滾動到傳送帶上,進入成品車間,即將被送往全國各地。
武功東方智慧90萬噸再生資源項目。
目前,該項目已帶動15家企業落戶武功縣。項目整體投產后,基本實現包裝紙紙種全覆蓋,將成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再生紙生產基地,產值超50億元,推動循環經濟產業成為武功縣首個突破百億級的產業集群。
項目聚勢,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咸陽市發展改革委重大項目管理科科長翟旭陽表示,下一步,咸陽市將持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依靠科技創新推進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真正做到“變廢為寶、吃干榨盡”,努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項目孕育新發展,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咸陽市正以搶跑之姿、奮進之態,全力以赴穩經濟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謀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來源:咸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