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從榆林市府谷新區出發,驅車沿著寬敞干凈的道路約5分鐘就到了府谷鎮的紅墕村。在書頁般起伏的山峁間,紅墕村采摘園內一株株杏樹枝繁葉茂,黃澄澄、紅撲撲的杏兒墜映于青綠之間,在太陽的照射下,流光溢彩。
“我們村的杏樹品種好,個大色鮮,肉多汁甜,口感嫩而不澀,營養價值高,今年的杏兒每斤賣到了15元,已經有大量游客前來采摘,預計今年可收入10萬元以上。”紅墕村村民郝培星興奮地說道,“前年鎮上又為我們爭取資金新修了寬敞的通村道路,路好走了,采摘的游客也多了,根本不愁賣,日子像杏兒一樣甜。”
2018年,村民郝培星和溫培才在村黨組織的支持引導下,種植經濟林40余畝,引進優良杏樹、西梅、桃樹等新品種。同時發展林下養殖經濟,村民收入實現了穩定提升。“以前村民都外出務工,現在看我在家可以增收致富,也都想著回村發展。”村民郝培星說。
現在的紅墕村,村民們辦起了醋坊、酒坊、葡萄采摘、蔬菜種植和舍飼養殖等多種庭院經濟,同時發展休閑度假小院經濟,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今年,我們利用施工棄土回填平整和改造舊果園土地共250多畝,繼續大力發展果樹林種植和葡萄采摘等多種特色經濟。”紅墕村村支書郝勝利說。
下一步,紅墕村計劃進一步探索采摘體驗、生態觀光、休閑旅游、農家樂、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模式,讓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讓村民的口袋越來越鼓。
來源:中國農科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