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發布新一輪政策,在加大資金支持、強化標準引領、加強要素保障等方面精準發力,加快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全面展開、縱深推進。
資金支持提升企業技改能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通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連續3個月位于擴張區間。
“這說明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落地快、力度足。”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
與此同時,相關調研也顯示,部分制造型企業、上市公司進行設備更新和購置的動力仍顯不足,原因包括增加資本開支對于現金流和后續企業盈利形成壓力,需求端仍然疲弱,能見度低等。
針對企業壓力大的痛點,多地正在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
近日印發的《黑龍江省支持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技術改造升級政策實施細則》提出,對電子信息、新材料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追加補助。
《河南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財政政策》提出,把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項目納入各級財政重點支持范圍。引導金融機構合理運用再貸款政策工具,對符合條件的貸款落實財政貼息政策。
寧夏全區已有166家企業計劃實施205個技術改造項目。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副行長姚景超表示,將支持銀行加快信貸資金投放,力爭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應知盡知”,符合條件的貸款“能享盡享”,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標準建設提高企業更新動力
標準是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指揮棒”,多地近期發布“標準引領”相關舉措。
深圳在此前已經發布更新方案的基礎上,近日又發布《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該方案部署了標準引領新型工業設施應用、健全設備及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推動完善能耗排放標準、提高國內國際標準銜接、加強標準實施監督執法等9項任務。
陜西省發布工作方案提出,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強化低碳技術標準攻關;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綠色評價標準應用。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章一文表示,浙江在全面落實國家標準制修訂任務基礎上,加快制定一批嚴于國家標準的能效能耗排放標準,倒逼落后產能快出清、重點產業快提升,讓強制性標準“更強”,讓產品質量標準“更高”,讓低碳標準“更綠”,讓協調性標準“更優”。今年,浙江擬發布實施省地方標準37項、“浙江制造標準”124項。
標準將引導企業及時進行設備更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一位工業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由于此前缺乏標準,每家子公司都有各自與現有設備適配的生產標準和工藝,“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常態。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應加強產品技術標準和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發揮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標準的牽引作用,有序推動標準落地實施。
要素保障增強企業投資信心
各地進一步加強要素保障,提高企業設備更新的意愿。
6月3日發布的《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圍繞設備更新改造衍生的復合型技能崗位需求,強化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和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為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提供有力支撐。
6月9日發布的《遼寧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提出,對依法依規利用現有廠房或工業用地進行施工建設,實施廠房加層、改造擴建、地下空間開發等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利用效率和容積率的工業企業,不增收土地價款。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垠表示,近年來,我國各行業龍頭企業和大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較快,推動我國工業領域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各地加強要素保障有助于增強中小企業投資的信心,幫助這些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也有利于推動工業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補強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薄弱環節。
中金公司估計,在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下,企業將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此舉有望在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同時,助力企業向更高端技術與設備轉型,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經濟效益釋放。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