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紅花,“腳踏”紅毯,徐工巴西制造的第23456臺裝載機近日在位于巴西東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包索市的工廠緩緩開出完成交付。包索市市長何塞·迪馬斯(José Dimas)說:“十年來,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包索市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對于包索市有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阿曼達(Amanda)來自包索市,也是徐工巴西第一個當地員工。十年前,當看到徐工集團在自己家鄉投資建廠的消息后,留學歸來不久的阿曼達驅車上百公里到徐工投資的園區應聘并被錄用。用她的話來說,自己是一名幸運兒。
十年來,阿曼達從前臺接待到普通銷售,再到新業務部經理,現在已成為大客戶總監,目睹了徐工巴西的發展,見證了自身的成長,也看到家鄉的變化。“很多巴西員工在中國工廠獲得培訓、掌握了技能、提高了收入,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她說。
據介紹,徐工巴西制造于2012年12月奠基,2014年6月6日正式投產,是徐工集團第一個海外全資制造基地,同時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南美地區最大的海外制造基地之一。
徐工巴西總經理李寒光表示,米納斯吉拉斯州是江蘇省在南美的首個友好省州,包索市也與徐州市締造國家友好城市關系十余年,中巴經濟高度互補,利益深度融合。相信隨著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持續深化,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將為中巴經貿合作行穩致遠提供更強勁動力。
“徐工始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融入巴西、奉獻巴西,積極參與抗洪救災、教育助學、扶貧濟困、綠色環保等社會公益事業,累計開展各類公益活動100余次,直接為當地提供了1500余個就業崗位,成為包索市一張響亮的名片,也成為巴西有影響力有魅力的中國品牌。”他說。
中國貿促會駐巴西代表處數據表明,過去十年,中巴經貿關系迅猛發展,中巴貿易額較2014年的865.8億美元增長了一倍有余,數百家中國企業進入巴西,投資巴西,為巴西的經濟建設貢獻中國企業的力量。
包索市市長何塞·迪馬斯(José Dimas)表示,徐工提高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和收入水平,給居民帶來了高品質的生活,帶動了城市和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徐工不僅帶來了尖端技術,還為工人提供了培訓和資格認證計劃,為他們在競爭日益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場中工作做好準備,有助于形成日益合格的勞動力隊伍,增加城市對未來投資的吸引力。
他說,徐工巴西開始生產運營的這十年里繳納了數百萬雷亞爾的稅款,為州和地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公共行政部門能夠為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和其它民生服務投入更多資金,這種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是包索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