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消金”)因綜合利率等產品信息披露不規范等違法違規事實被罰,處罰金額為120萬元。
具體來看,中信消金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為合作機制與合作模式存在不足,合作業務管控不到位;綜合利率等產品信息披露不規范;授信體系存在缺陷,授信審批環節不夠獨立;貸后管理不到位,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于限制性領域。
跟據中信消金官網,中信消金以發放個人消費貸款為主營業務,產品包括“信金貸”、“信期貸”以及“炬火計劃”。
中信消金開業早期主要依靠股東渠道展業。公司的“信金貸”產品主要是針對中信集團與金蝶軟件內部員工推出的,以及“信期貸”主要是針對中信信用卡部分持卡用戶。
其中,“信金貸”現已轉向面對優質企業員工定向開放。根據官網披露的產品信息“信金貸”借款年化利率(單利)4.8%-14.4%,“信期貸”的借款年化利率(單利)4.8%—23.99%。
“炬火計劃”則是面向具備高職??萍耙陨蠈W歷的畢業5年以內的應往屆生提供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產品,用于滿足應往屆生在落戶、就業過渡階段的消費金融需求,借款年化利率(單利)4.8%-18%。
中信金控在2023年報中提到,中信消金在平臺合作業務和自營業務兩個方向拓展獲客渠道。
據了解,中信消金設立了聯合貸與助貸業務。2023年中信消金并未透露其合作機構數量。根據中信金控2022年年報,中信消金2022年已與22家機構開展聯合貸和助貸業務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罰單中的違法事實直指中信消金的貸款合作業務問題,包括合作機制與合作模式存在不足,以及合作業務管控不到位。黑貓投訴平臺中有諸多關聯“中信消費金融”的投訴,投訴量累計2615條。
就處罰信息以及合作業務,藍鯨新聞致電中信消金進行采訪。中信消金表示處罰緣由發生于三年前,現已整改完畢,不方便透露合作方。
從知情人處獲悉,當前,中信消金已與違規合作方切斷聯系正與頭部助貸平臺上海數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數禾科技”)進行“代運營”合作,即從獲客到貸后全鏈條外包給數禾科技,并以分潤形式合作。
中信消金表示“代運營”項目是公司自營業務的主動探索,由公司及助貸機構兩方聯合運營,由中信消金獨立風控。
據了解,數禾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由分眾傳媒、紅杉資本、新浪等聯合投資的金融科技企業,其中分眾傳媒持股41.9886%。數禾科技旗下的產品主要包括分期服務平臺“還唄”、消費信貸服務平臺“還享花”和小微智能信貸服務平臺“小店邦”。
據業內人士介紹,找代運營機構,從邏輯模式上說明機構本身沒有太多自營的能力,算是在純自營和助貸之間找了一個中間狀態。雖然在流程上確保獨立風控的合規性,但是助貸平臺依然掌握相當話語權?!斑@也無可厚非,在入局自營方面,腰尾部的消費金融公司可選擇的路徑不多。中信消費金融停掉之前的合作方選擇與數禾合作后,展業能力比兩三年前要好一些。”其表示。
2023年,數禾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98%,實現凈利潤7.7億元人民幣。截至2023年末,數禾科技總資產規模擴張至97.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32%。截至2023年6月,其核心產品“還唄”累計激活用戶1.3億,為1700萬用戶提供服務。
中信消費金融2923年實現營業收入7.08億元,較上年增長37%;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18億元,較上年增長36.66%。截至報告期末,中信消費金融資產總額110.3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82%;凈資產收益率13.42%,較上年末增長2.31個百分點。
作為產業中資源稟賦較強的平臺,中信消金業績在持牌消金公司中表現并不亮眼。從行業排名看,2023年中信消費金融營業收入、凈利潤、總資產均位列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后段。對此,中信消費金融在采訪中表示,是公司受監管要求增資受限,進而導致業務范圍受限。
貸款規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中信消費金融累計服務個人客戶1157.34萬人,累計發放貸款4148.8萬筆,金額1000.34億元,貸款余額106.9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14%。
此外,中信消金在采訪中回復,此罰單所指處罰是發生在公司成立三年時的例行檢查,只是現在才披露,已經全部整改完畢。其表示受到處罰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比如利率的展示問題,是因為沒有用加重的顏色讓利率顯示的更清楚,做到一個更規范的提示,類似這種問題公司已經立行立改。
對于“貸后管理不到位,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于限制性領域”的違法行為,中信消金表示,公司從事的是現金貸(現金類業務),該違法行為是在監管抽查過程中,發現的一筆資金挪用,比如說被用來買房或者炒股,這一筆資金挪用公司沒有監控到。這也是行業的一個痛點,公司現在也在加強貸后檢查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消費金融是中國銀保監會批準成立的全國第24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公司于2019年6月正式獲批開業,注冊資本7億元,股東為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0%),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持股30%)。
4月18日起實施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規定,注冊資本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中信消費金融尚未滿足要求,需補充資本。對此,藍鯨新聞從中信消費金融了解,公司正在推進增資工作。
此外,中信消費金融或迎新“一把手”。百信銀行5月21日公告,李如東因工作調整原因辭去百信銀行行長等職務。據悉,李如東已赴中信消金,職務尚待監管核準。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