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三個年’活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西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來升在會上介紹說,西安市錨定“六個打造”奮斗目標,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扎實推進“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展現新氣象,2023年西安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010.76億元、增長5.2%,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科技實力“出圈”創新活力迸發
截至目前,西安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25萬家、1.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占比超過42%,創新驅動發展駛入快車道。
西安市全力構建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相互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集聚。今年以來,西安“雙中心”建設提速起勢,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新材料陜西實驗室獲批建設,長安先導產業創新中心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實驗室、未央區武德路創新街區進入試運營,西安理工大學科創城開工建設??萍计髽I蓬勃發展,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升規”164家,認定首批49家“鏈主”企業,西安博達軟件公司成功上市,獲批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主要涉及航空、稀有金屬、光伏三個重點產業。創新生態加速賦能,科技金融服務企業320家次,貸款額14億元。創新投資基金已累計注冊36支市場化子基金,認繳規模223.48億元,投資A輪及前輪的早期科創企業項目306個。
產業提檔升級項目“加速快跑”
今年一季度,西安市中小企業產值增長14.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0.8%,代表創新驅動的充電樁、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83.6%、184.1%、56.8%。
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西安市大力實施支柱產業倍增計劃、新興產業發展行動和產業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構建規上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著力打造“支柱產業為基、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產業突破”的產業協同聚能、梯度共進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西安市優化要素集成和資源配置,細化投資管理和全過程管控,切實把項目謀深謀細謀實。1—5月份,289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895.21億元,達到年計劃的38.29%。76個新項目中,49個已開工建設,1個前期謀劃項目提前開工建設,開工率達到60.53%。
在推進項目謀劃、開工、建設方面,西安市持續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搶抓機遇謀劃儲備項目,圍繞構建“19+6+N”重點產業鏈體系,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加大項目服務保障力度,落實《西安市強化項目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西安市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行動方案》。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問題,做好土地、資金、水電氣路、砂石、渣土清運等要素保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全面深化改革聚力向西開放
今年一季度,西安市進出口總值1000.5億元、增長7.4%,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1.1個百分點。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4.01萬戶、增長22.74%,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累計達324.97萬戶。
西安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互促共進,全市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首屆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成功舉辦后,西安市結合省級成果對接清單梳理26項重點任務和77項節點任務,加速引導面向中亞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向西安聚集。目前,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項目正式落成投用,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在西安啟動,中國-中亞五國交通基礎建設領域人才培養聯盟在西安成立,中亞公園正式開園。
今年以來,西安市大抓改革、大抓服務、大抓效能,開展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破壁”行動,營造“無事不擾”的監管環境,推動企業設立、變更、備案、遷移、注銷等事項“全程網辦”,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切實提升投訴問題解決質效,讓企業舒心經營、安心發展。
此外,將“全生命周期”理念融入項目服務保障全流程,設立重點項目“代辦管家”、法律顧問和“項目警官”,為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和法治護航。打造“i西安”城市服務品牌,推動實現8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掌上可辦”,持續深化“15分鐘政務服務圈”建設,在全市部署新建32個政務服務驛站,推動政務服務向企業園區、居民社區延伸。
來源:各界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