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中歐國際鄉村振興產業園一角(6月14日航拍)。 李旭佳攝
佳縣木頭峪古鎮景區紅棗親子樂園一角(6月12日攝)。 李旭佳攝
榆林,是陜西的“北大門”。這里幅員遼闊,北部風沙草灘區資源富集,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地勢崎嶇、產業單一。自然資源稟賦的差異造成了南北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近年來,榆林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瞄準制約南部縣產業振興的難點、痛點、堵點,精準施策,推動特色主導產業發展——
在佳縣,得益于“高科技”滲水地膜覆蓋穴播技術,高粱苗長勢喜人;
在清澗縣,山野中生長的野酸棗“變身”為高端功效性食療產品;
在子洲縣,片片黃芪衍生出黃芪茶、黃芪咖啡、黃芪面膜等產品。
“2023年,我們出臺了支持南部縣產業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若干意見,設立專項資金5億元,支持南部縣10個全產業鏈項目。2024年,設立支持南部縣專項資金12億元,第一批支持18個產業振興項目,促進優勢互補、發展互濟。”6月14日,榆林市發展改革委區域中心主任趙紅英介紹,榆林已初步探索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徑,激活南部縣產業振興新引擎。
■ 擦亮文旅新名片
位于黃河中游的佳縣木頭峪鎮木頭峪村是走西口重要的黃河水旱碼頭,被譽為“晉陜峽谷第一村”,至今仍保留著明清古建筑群。
如今,這里依托旅游產業發展成為網紅打卡地,文化展館、特色民宿遍布其中。
“每逢假期,我們的‘隱居山里’民宿生意非常好,日營業額達3萬多元。”木頭峪古鎮景區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總監李浩楠所說的“隱居山里”民宿,由木頭峪村的廢棄窯洞改造而成,33間客房依山分布,與自然完美融合。
佳縣古稱“葭州”。2021年,佳縣立足資源優勢,借力“山水葭州·康養勝地”發展契機,引進“隱居鄉里”“秦晉峽谷”文旅運營團隊,盤活閑置資源,打造了一批高端民宿,木頭峪村民宿群便是其中之一。
木頭峪村集特色商業、民俗活動、旅游服務于一體,開發了棗林生態園、露營帳篷、冬日戲雪樂園等項目。木頭峪古鎮景區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總經理馬樹玲介紹:“端午假期,景區游客量達到1.4萬人次,總收入28.4萬元。”
黃河蜿蜒而過,古鎮綻放新韻。
“我們成功舉辦了黃河燒烤文化旅游節、夜游古鎮等系列活動,2023年累計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綜合收入達1240余萬元。”木頭峪鎮鎮長李韶敏介紹,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來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村里越來越熱鬧。”59歲的村民張海文1984年便在村里開小賣鋪,見證著木頭峪村的變化,“如今,小賣部的營業額比以前大幅提高。村里不少人在景區找到了工作,再也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
為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佳縣把康養旅游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深挖傳統文化資源,并在沿黃河一線布局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文旅項目。
“我們在南部的每個縣打造了2個至3個能形成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并統籌政策、人才向主導產業聚集。”趙紅英說。
■ 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生長環境優、生長期在5年以上、藥用價值高是子洲黃芪的優勢所在。
5月29日,在子洲縣雙湖峪鎮曹鹼村黃芪種植基地,種植戶曹天平細心查看黃芪的生長情況。已有20年種植經驗的他說:“現在的黃芪不愁賣!”
這片萬畝生態有機黃芪標準化種植基地,由子洲縣天賜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以曹鹼村為中心,面積達3.46萬畝,輻射帶動周邊11個村676戶1300多人增收致富。
“我們以‘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種植優質黃芪。”子洲縣天賜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陽介紹,公司還搶抓榆林市支持南部縣產業振興的契機,建設精細化加工產業鏈。
“我們投資4895萬元建設的年加工1萬噸黃芪飲料生產線,馬上就正式投產了。”曹陽說,該項目將成為助力延伸子洲黃芪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如何提升子洲黃芪產業核心競爭力?
“子洲縣引進北京同仁堂、華潤三九醫藥等龍頭‘鏈主’企業,并將這些企業落戶在馬蹄溝黃芪產業園;成立黃芪產業聯盟;制定子洲黃芪行業規范和標準;打造集種源培育、標準化種植、品質檢測、精深加工于一體的百億級黃芪產業集群。”子洲縣發改科技局局長趙亞龍說。
特色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另一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子洲超細白絨山羊產業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食性雜、抗病能力強、產絨率較高、便于飼養和管理,是子洲超細白絨山羊的優勢所在。
子洲縣依托龍頭企業陜西應馬安養殖有限公司,建設了子洲中歐國際鄉村振興產業園,構建起集羊子科研培育、生物有機肥加工、高端羊絨制品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截至2023年12月,該園區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飼養超細白絨山羊17.6萬余只。
“我們計劃今年完成優質山羊原絨交易500噸,出口無毛絨100噸。”子洲中歐國際鄉村振興產業園負責人馬剛說。
“2023年,子洲縣圍繞黃芪、超細白絨山羊、蘋果等產業,共爭取到專項扶持資金2.11億元。這些資金將用于擴大產業規模、吸引企業落地,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趙亞龍說。
南部縣產業振興的各項政策為子洲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
“子洲率先在榆林市啟動了‘飛地經濟’模式,實施‘子洲—榆陽區’紅太飛地項目,打造了‘靖邊、定邊種草+橫山育種+子洲養殖+榆陽制衣’跨區域特色產業。”子洲縣縣長趙貴波說。
■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購買能繁母牛補助3000元,繁育犢牛回收補2000元,購置飼草補1000元……”在清澗縣老舍窠服務中心川口村,養殖戶黃炳闖喜滋滋地算起自己的“養牛賬”。
2023年,黃炳闖聽說政府給農戶免費修養殖黑牛的標準化圈舍,便在清澗萬頭黑牛(和牛)智慧牧場的幫助下養了5頭母牛。
在黃炳闖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牛舍里已經有了11頭牛。“能繁母牛及犢牛由政府兜底購置保險,每頭黑牛每年還有1萬元貼息貸款,群眾養牛沒有后顧之憂!”黃炳闖說。
清澗萬頭黑牛(和牛)智慧牧場是2022年清澗縣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該牧場占地1000余畝,引進澳洲純種安格斯繁育母牛以及全系譜種用級別“純血和牛”,目前存欄黑牛9000余頭。
如何讓農戶在黑牛養殖產業中獲益?
“牧場提供免費養殖技術,農戶在家進行犢牛繁育,牧場再高價回收犢牛。”清澗萬頭黑牛(和牛)智慧牧場場長劉國強介紹,牧場設立了“農戶養殖培訓中心”,定期開展免疫接種、畜禽配種改良等培訓,并派技術人員和獸醫上門解決農戶養殖問題。2023年,牧場發展養殖戶57戶。
聚合力,謀發展;強產業,促民生。
“牧場前期‘三通一平’由清澗縣政府投資建設。清澗縣出臺了6項扶持政策支持農戶發展養牛產業。我們也申請到1800萬元南部扶持資金,現在更有信心擴大黑牛產業鏈啦!”劉國強稱,今年,牧場將建設牛肉深加工、冷鏈等項目,助力清澗黑牛產業做大做強。
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富農強農碩果累累,黃土高原唱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米脂小米系列產品入駐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商超,吳堡縣空心掛面產業園全面布局,綏德山地蘋果兩次登上央視……從2006年榆林提出扶持南部縣經濟發展的戰略構想,到南北對口幫扶長效機制的持續推進,再到如今一條條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的產業鏈在南部縣多點開花,榆林南部縣的發展逐步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我們將持續發力,以協作促發展,以發展促平衡,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融合農文旅,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榆林南部產業振興,推動南部縣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趙紅英說。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