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西安制造基地(資料照片)。
一組亮眼的數據為2023年西安市高陵區的發展作出生動注腳——地區生產總值426.96億元,增長11.3%,增速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7%,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9%,增速全市第一。
作為西安“北跨”發展的重要承接地,高陵區積極打造渭北先進制造業發展帶核心區。
6月24日,在陜西航天德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廠房內,零部件迅速在工人手里打磨成型。
“我們公司生產的氣井計量智控閥,能夠實現對油田用氣全流程的實時監控、預測預警與智能調度,讓能源生產更安全高效。”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召說。
這是高陵區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產業是‘北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高陵推動高質量發展最大的底氣。”高陵區委書記張水利說。
讓傳統產業“發新芽”——2023年,高陵區立足涇河工業園,以園聚產、以園促產,建立了集“謀選招落服”于一體的大工業機制。按照“騰換并舉”“換鳥提質”的思路,全區盤活閑置低效用地1039畝,為園區注入新鮮“血液”。以陜汽為代表的汽車支柱產業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讓新興產業“長成林”——2023年,高陵區支持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1家。高陵區攜手西安經開區,助力吉利汽車西安制造基地成為全球首個全架構、全能源、全車系超級智能黑燈工廠;藍曉科技通過自主研發,解決了超純水領域重大“卡脖子”問題;航天德林、希佛隆閥門獲得全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認定。
讓未來產業“快生根”——搶抓“雙中心”機遇,借勢秦創原總窗口,高陵區積極推動科技創新項目落地建設,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北跨”,需要有高品質的空間去承載。2023年,高陵區全力保障西延高鐵、地鐵10號線等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高標準完成210國道高陵段改建工程,改造提升鹿苑大道,搭建起渭北綜合交通網絡體系的四梁八柱。
2023年,高陵區拓展發展新空間,聚焦生態空間人本化,精心打造集功能、綠色、文化于一體的線型公園、郊野公園、口袋公園等綠色空間體系。渭河與涇河交匯處從昔日的“泥灘地”變成了生態休閑“打卡地”。
不僅生態空間越來越好,群眾的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
“家門口食堂的每頓飯都熱乎、好吃,飯后還可以和鄰居散散步、拉拉家常,閑了我們就在棋牌室休閑娛樂。如今的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通遠街道東張市村村民景亮說。
景亮所說的食堂是高陵區打造的助老“高·幸食堂”。高陵區積極構建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已建成并運營40家“高·幸食堂”。
2023年,高陵區兜準兜牢醫教住行等民生實事,深化鞏固養老“1+5”、教育“1+6”、健康“1+8”政策體系,推動48所校園環境更舒適、40家“高·幸食堂”助老更溫馨、群眾醫療保障更精準,公眾滿意度位居全市前列。
此外,高陵區聚焦生產空間特色化,釋放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6項國家級改革試點政策紅利,探索激活農村沉睡資源的有效途徑,推動有條件村參與延鏈補鏈。立足“土”、體現“特”、形成“產”,全力打造“高陵全季西紅柿”區域公用品牌。2023年,高陵區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入選國家設施蔬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張水利表示,2024年,高陵區將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推進全市“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緊扣“一二三六”發展思路,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產業支撐,立足自身發展空間足、產業基礎好的優勢,積極承接西安“北跨”發展,打造渭北先進制造業發展帶核心區,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破難、破題、破局,全面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主城區建設步伐。
來源:群眾新聞